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7:40:56
專利名稱: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
背景技術:
腦血管病、腦外傷後遺症、脊髓和周圍神經疾病等神經損害造成的長期癱瘓、氣管切開用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以及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長期臥床患者,身體長期受壓迫部位容易患褥瘡,嚴重時會合併感染,藥物很難控制,患褥瘡後會加速原發性疾病惡化的進程,導致病死率升高和併發症發生。常規的預防褥瘡方法有人工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或者在褥瘡局部墊氣圈,在體表的骨性突起部位加氣墊等。對氣管切開患者在按摩和翻身的時候,必須暫時撤掉呼吸機,並且要時刻防止氣管切開患者的氣管內套管脫落。使用氣圈或氣墊,不能對與之接觸部位進行體表按摩,只能減輕對支撐面中間懸空局部的壓迫,與氣墊長期接觸的部位由於壓迫和透氣性不好,仍然容易產生局部皮膚損害,發生褥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防褥瘡氣圈和氣墊對支撐部位的持續支撐只能減少支撐部位撐起的中空部分的體表受壓,不能起到對體表按摩、透氣、促進血液循環和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上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它包括床墊1,它還包括第一充氣道2、第一組充氣柱3、第一充氣管4、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道6、第二組充氣柱7、第二充氣管8、第二單向閥9、充氣管10、充氣裝置11;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沿橫向和縱向間隔排列並垂直設置在床墊1內,第一組充氣柱3的上端與第二組充氣柱7的上端突出床墊1的上表面,第一組充氣柱3的下端與第一充氣道2相連接,第一充氣道2的外端與第一充氣管4相連接,第二組充氣柱7的下端與第二充氣道6相連接,第二充氣道6的外端與第二充氣管8相連接,第一充氣管4上裝有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管8上裝有第二單向閥9,第一充氣管4和第二充氣管8分別與充氣管10的一端相連接,充氣管10的另一端與充氣裝置11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已有的防褥瘡氣圈和氣墊只能減少體表受壓,不能起到對體表支撐面的透氣、按摩和對肢體固定在功能位上的作用。使用氣墊或氣圈對氣管切開患者在按摩和翻身的時候,必須暫時撤掉呼吸機,並且要時刻防止氣管切開患者的氣管內套管脫落。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上述氣墊或氣圈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該防褥瘡床墊的床面是由兩組沿橫向和縱向間隔排列的第一組充氣柱和第二組充氣柱構成,第一組充氣柱由第一充氣閥控制,第二組充氣柱由第二充氣閥控制,當兩組充氣柱充滿氣體後關閉兩個充氣閥,將患者放在床面上,過一段時間後打開第一充氣閥,排除第一組充氣柱內的氣體,使患者身體由第二組充氣柱支撐。再過一定時間以後,關閉第一充氣閥,將第一組充氣柱充氣,然後,再打開第二充氣閥,排除第二組充氣柱內的氣體。如此重複,每日數次,在保持患者體位不變的情況下,定時調換對患者體表面的支撐點,對身體不同部位進行交替按摩。同時,兩組充氣柱間斷充盈,可以使支撐點間有良好的空氣流通,起到縮短對一個部位的壓迫時間,良好的局部氣體交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最終起到防止褥瘡發生的作用。二、使用該防褥瘡床墊,人們只需用充氣裝置對兩組充氣柱充氣,充氣十分方便。三、使用該防褥瘡床墊,可減少護理人員對患者翻身、按摩等操作的勞動強度,該防褥瘡床墊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結合圖1、圖2、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由床墊1、第一充氣道2、第一組充氣柱3、第一充氣管4、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道6、第二組充氣柱7、第二充氣管8、第二單向閥9、充氣管10、充氣裝置11組成;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沿橫向和縱向間隔排列並垂直設置在床墊1內,第一組充氣柱3的上端與第二組充氣柱7的上端突出床墊1的上表面,第一組充氣柱3的下端與第一充氣道2相連接,第一充氣道2的外端與第一充氣管4相連接,第二組充氣柱7的下端與第二充氣道6相連接,第二充氣道6的外端與第二充氣管8相連接,第一充氣管4上裝有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管8上裝有第二單向閥9,第一充氣管4和第二充氣管8分別與充氣管10的一端相連接,充氣管10的另一端與充氣裝置11相連接;所述的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的直徑D為3~5cm。
具體實施方式
二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本實施方式增加有鎖扣12和肢體固定裝置13;鎖扣12設置在床墊1沿縱向的兩外端面上,肢體固定裝置13中的充氣帶13-1的兩端同時與床墊1的兩縱向端面上的鎖扣12固定連接。在床墊1沿縱向的兩外端面上設置鎖扣12,通過床墊1兩端的鎖扣12將肢體固定裝置13中的充氣帶13-1的兩端固定連接起來,並可根據患者的身體位置,隨時調整充氣帶13-1與床墊1之間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三結合圖1、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肢體固定裝置13由充氣帶13-1、充氣支管13-2、控制閥13-3、氣囊13-4組成;充氣帶13-1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孔13-1-1,充氣帶13-1的一端通過充氣支管13-2與氣囊13-4相連接,充氣支管13-2上裝有控制閥13-3。將肢體穿過充氣帶13-1的兩個孔13-1-1內,用掛鈎將充氣帶13-1吊起,利用氣囊13-4向充氣帶13-1內充氣,並通過控制閥13-3調整充氣帶13-1內氣體量的大小,即可幫助支撐患者的肢體固定在功能位上,同時,又不壓迫肢體淺表大血管的血液循環。
權利要求1.一種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它包括床墊(1),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第一充氣道(2)、第一組充氣柱(3)、第一充氣管(4)、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道(6)、第二組充氣柱(7)、第二充氣管(8)、第二單向閥(9)、充氣管(10)、充氣裝置(11);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沿橫向和縱向間隔排列並垂直設置在床墊(1)內,第一組充氣柱(3)的上端與第二組充氣柱(7)的上端突出床墊(1)的上表面,第一組充氣柱(3)的下端與第一充氣道(2)相連接,第一充氣道(2)的外端與第一充氣管(4)相連接,第二組充氣柱(7)的下端與第二充氣道(6)相連接,第二充氣道(6)的外端與第二充氣管(8)相連接,第一充氣管(4)上裝有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管(8)上裝有第二單向閥(9),第一充氣管(4)和第二充氣管(8)分別與充氣管(10)的一端相連接,充氣管(10)的另一端與充氣裝置(11)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鎖扣(12)和肢體固定裝置(13);鎖扣(12)設置在床墊(1)沿縱向的兩外端面上,肢體固定裝置(13)中的充氣帶(13-1)的兩端同時與床墊(1)的兩縱向端面上的鎖扣(12)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其特徵在於肢體固定裝置(13)由充氣帶(13-1)、充氣支管(13-2)、控制閥(13-3)、氣囊(13-4)組成;充氣帶(13-1)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孔(13-1-1),充氣帶(13-1)的一端通過充氣支管(13-2)與氣囊(13-4)相連接,充氣支管(13-2)上裝有控制閥(13-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其特徵在於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的直徑(D)為3~5cm。
專利摘要氣柱交變調控式防褥瘡床墊,它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組充氣柱3和第二組充氣柱7沿橫向和縱向間隔排列並垂直設置在床墊1內,第一組充氣柱3的上端與第二組充氣柱7的上端突出床墊1的上表面,第一組充氣柱3的下端與第一充氣道2相連接,第一充氣道2的外端與第一充氣管4相連接,第二組充氣柱7的下端與第二充氣道6相連接,第二充氣道6的外端與第二充氣管8相連接,第一充氣管4上裝有第一單向閥5,第二充氣管8上裝有第二單向閥9,第一充氣管4和第二充氣管8分別與充氣管10的一端相連接,充氣管10的另一端與充氣裝置11相連接。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氣圈和氣墊只能減少體表受壓,不能起到對體表按摩和對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的問題。
文檔編號A61G7/057GK2803334SQ200520020658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0日
發明者孟然, 賈建平 申請人:孟然, 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