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的製造方法
2023-04-27 03:18:56 2
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機,乾衣循環風道,包括至少設置於洗滌筒頂部的部分,且該部分包括水平彎折部。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其乾衣循環風道的至少一分部位於洗滌筒的頂部,相對於乾衣循環風道設置於洗滌筒下部的方案,充分的利用乾洗機的頂部空間,而省去了洗滌筒下部的空間,有利於減小整機體積而實現小型化。另外,也利於從乾洗機的頂部打開頂蓋來對乾衣循環風道進行檢修維護。
【專利說明】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乾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機。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的熱泵式洗衣乾衣一體機,其乾衣循環風道一般位於洗滌筒的下方或乾衣循 環風道的冷凝部位於洗滌筒的側面,上述結構通常導致乾洗設備整體體積較大,也不便於 進行檢修維護。
【發明內容】
[0003] 在下文中給出關於本發明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於本發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 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並不是關於本發明的窮舉性概述。它並不是意圖確定本發明的關 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為稍後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0004] 本發明提供一種乾衣循環風道及乾洗機,用以解決現有乾洗機整體體積較大,不 便於進行維護的問題。
[0005] 本發明提供一種乾衣循環風道,包括至少用於設置於洗滌筒頂部的部分,且該部 分至少包括水平彎折部。
[0006]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乾洗機,包括洗滌筒和上述的乾衣循環風道,所述乾衣循環風 道與所述洗滌筒相互連通。
[0007]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其乾衣循環風道的至少一分部位於洗滌筒的頂部,相對 於乾衣循環風道設置於洗滌筒下部的方案,充分的利用乾洗機的頂部空間,而省去了洗滌 筒下部的空間,有利於減小整機體積而實現小型化。另外,也利於從乾洗機的頂部打開頂蓋 來對乾衣循環風道進行檢修維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參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會更加容易地理解本發明的以上和其 它目的、特點和優點。附圖中的部件只是為了示出本發明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或類似 的技術特徵或部件將採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
[0009]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乾衣循環風道的主視圖;
[0010]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1] 圖3為圖1的仰視圖;
[0012] 圖4為圖1的左視圖;
[0013] 圖5為圖2的A-A剖視圖;
[0014]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乾衣循環風道移除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的立體圖;
[0015] 圖7為圖6的局部放大圖I ;
[0016] 圖8為圖6的局部放大圖J ;
[0017]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乾洗機的立體圖。
[0018] 附圖標記說明:
【權利要求】
1. 一種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設置於洗滌筒頂部的部分,且該部分包括 水平彎折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彎折部的彎折角度範 圍為60-120度。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彎折部的彎折角度為 90度。
4.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所述的水平彎折部包括一體的下盒及 蓋裝在所述下盒上的上蓋,所述水平彎折部的兩端分別為蒸發器腔、冷凝器腔。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彎折部的拐點位置設 置有渦殼,所述渦殼的出風口與所述冷凝器腔連通,所述渦殼的進風口與所述蒸發器腔連 通,且所述渦殼與所述水平彎折部的下盒為一體結構。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渦殼的底部設置有溶劑匯 集腔,所述溶劑匯集腔的底面低於所述冷凝器腔的底面,所述溶劑匯集腔具有排液口。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溶劑匯集腔具有壓力補償 □。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渦殼內設置有葉片,所述渦 殼外設置有驅動所述葉片轉動的驅動電機。
9.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器腔內設置有蒸發器, 所述冷凝器腔內設置有冷凝器,所述水平彎折部的外部設置有壓縮機,所述壓縮機分別與 所述蒸發器和所述冷凝器連通。
10.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器腔的頂部設置有第 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上密封蓋裝有可拆卸的第一蓋板。
11.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乾衣循環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器腔的頂部設置有第 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上密封蓋裝有可拆卸的第二蓋板。
12. -種乾洗機,包括洗滌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乾衣循 環風道,所述乾衣循環風道與所述洗滌筒相互連通。
【文檔編號】D06F58/20GK104278501SQ201310274348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日
【發明者】車敏, 勞春峰, 李以民, 武鳳玲 申請人:海爾集團技術研發中心, 海爾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