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怎麼評價李鴻章(梁啓超到底如何評價李鴻章)
2023-04-27 14:50:11 2
提起李鴻章我們現在會想到他是一個在歷史上毀譽參半頗有爭議的人物。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李鴻章是個賣國賊,而現代不少文學藝術作品都將其描述成為一個嘔心瀝血的忠臣,稱為「滿清王朝的裱糊匠」。
實際上,對於李鴻章的評價早就有人給出了較為接近真相的答案,這個人就是梁啓超。
他曾撰寫《李鴻章傳》將李鴻章的一生歸納總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書。
李鴻章是清末人物,他是安徽合肥人,早年讀書中舉,拜在曾國藩門下,是清朝末年那批「經世致用」的儒生中的代表。
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各地漢族地主組織民團,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在這個過程中,後起之秀李鴻章開始崛起,逐漸成為漢族地主在滿清政府中的代表人物。
李鴻章主政期間主要的表現是洋務運動,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不改變中國政體的前提下,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當然我們都知道,後來甲午戰爭一敗塗地,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
李鴻章親自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因此被人罵為漢奸賣國賊。後來他又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可謂聲名狼藉。
歷史上的李鴻章權傾一時,他是一個權謀家,一個深諳厚黑之學的官僚。本來這樣的人物在滿清時代是沒有什麼出頭之日的,但恰恰因為滿清末年的時局動蕩給了李鴻章機會。
換言之,李鴻章一直抱怨說自己面對的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好像自己的不幸都是時代造成的。
但實際上筆者認為恰恰相反,李鴻章應該感謝那個時代,如果沒有那個時代,以李鴻章的學識資歷他想要躥升到後來的歷史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鴻章的自怨自艾頗有幾分無病呻吟。
即便與同時代的左宗棠相比,李鴻章無論在人品和能力上都不如左公。
至於民間流傳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以及李鴻章去世後家裡留下的萬貫家財等。這其實也沒什麼大驚小怪,李鴻章不過是滿清諸多官員其中的一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實際上,梁啓超撰寫的《李鴻章傳》雖然在最初拔高了李鴻章的地位,將他和歷史上著名的賢相如諸葛亮等人相提並論。
但梁啓超明顯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李鴻章傳》的後面,梁啓超批判了李鴻章沒有政治遠見,沒有改革魄力,沒有胸懷天下子民的胸襟,說他手握重權卻未能實施政治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後的局面。
所以實際上,李鴻章不但距離俾斯麥等人很遠,他距離商鞅、諸葛亮、張居正等改革大家也相去甚遠。
他自稱自己是「裱糊匠」,但實際上滿清王朝真正的「裱糊匠」是慈禧太后,李鴻章最多是為滿清王朝陪葬的一灘漿糊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