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毛刺去除裝置和管件毛刺去除方法與流程
2023-05-10 04:33:27 1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和管件毛刺去除方法。
背景技術:
管件在使用切管刀切斷後,需要使用工具對管件截面內外壁進行去毛刺處理,以避免凸起的毛刺碎屑進入管路,或內外壁埠處不平整影響安裝和/或氣液流通。目前常用的一種去毛刺的工具分兩端,一端去除內壁毛刺,一端除去外壁毛刺,在使用過程中,需分別對管件截面內壁和外壁進行去毛刺,耗時耗力,在大量管件截面需處理時劣勢尤為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和管件毛刺去除方法,實現同時去除管件埠內外壁毛刺的功能,節省了去毛刺的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
所述第一鉸刀組設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二鉸刀組均設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在初始狀態下處於同一水平面內,
且所述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布置在同一側,刀刃呈交叉布置形式;
所述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的正下方設置有聯接裝置,用於聯接所述 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並使所述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實現相對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鉸刀組為一體結構,所述第二鉸刀組為分開式結構,所述第二鉸刀組的刀片穿插布置在所述第一鉸刀組的刀片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鉸刀組包括3個刀片,並呈360度分布,所述第二鉸刀組包括3個刀片,並呈360度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外殼,所述第一鉸刀組、第二鉸刀組、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以及所述聯接裝置集成在所述外殼內,
所述第一底座的正下方與所述外殼間裝有復位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聯接裝置內設有U型孔道,所述U型孔道裝有與其直徑大小相匹配的圓形鋼珠;
U型孔道兩埠各裝有一根頂杆,用於支撐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進一步地,所述頂杆為活動杆。
進一步地,所述聯接裝置的數量為3個。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管件毛刺去除方法,應用在如前所述的管件毛刺去除裝置上,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所述方法包括:
將待處理管件埠插入所述第一鉸刀組的尖頭端,直至所述待處理管件埠的內壁頂住所述第一鉸刀組;
通過聯接裝置,使所述第二鉸刀組向上運動,直至頂到管件埠的外壁為止;
旋轉所述管件,以完成對所述管件埠內外壁的去毛刺操作。
應用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第一鉸刀組去除管件內壁的毛刺,第二鉸刀組去除管件外壁的毛刺,解決傳統工具需內外壁毛刺分別操作處理的缺點,達到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內外壁毛刺的去除,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操作的時間和 精力。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俯視圖;
圖1b為圖1a中所示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平面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4b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平面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5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5b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6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 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下面結合圖1a至圖5詳細地對本發明的方案進行介紹。圖1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俯視圖,圖1b為圖1a中所示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平面結構示意圖之一,圖4b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平面結構示意圖之二,圖5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圖5b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的使用過程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如圖1a和圖1b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其可以包括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且第一鉸刀組設置有第一底座,第二鉸刀組均設置有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在初始狀態下處於同一水平面內,如圖中所示,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設置在同一側,即刀片的埠朝向同一側,刀刃呈交叉布置形式。如圖2所示,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的正下方可以設置聯接裝置,該聯接裝置用於聯接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並使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實現相對運動。舉例來說,如圖4a、4b、5a和5b所示,在圖4a和圖5a中,將待處理的管件埠內壁頂住第一鉸刀組,在圖4b和圖5b中,用力向下按管件(管件內徑的不同,第一鉸刀組相對深入的長短會有不同),通過聯接裝置,第二鉸刀組向上運動,直至頂到管件埠外壁。此時,兩組鉸刀相互鎖死,旋轉管件即可同時完成內外壁管件的去毛刺操作,且本發明提供的該裝置,其適用範圍廣,可以適用於不同內徑的管件。
第一鉸刀組可以為一體結構,第二鉸刀組可以為分開式結構,第二鉸刀 組的刀片可以穿插布置在第一鉸刀組的刀片之間。進一步地,第一鉸刀組可以包括3個刀片,並呈360度分布,第二鉸刀組可以包括3個刀片,並呈360度分布,如此,在旋轉管件的過程中,可以使管件埠的每一個部分都能夠均勻地受力,從而使毛刺去除更均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的刀片的數量也可以是1個、2個或者其他,只要是基於本發明中兩個鉸刀組的設計的結構,能夠實現本發明中同時去除管件內外壁的毛刺即可。
如圖3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可選實施例,可以保障在裝置使用過程中使用者的安全,以及可以對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進行定位,具體地,一種管件毛刺去除裝置還可以包括外殼,可以第一鉸刀組、第二鉸刀組、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以及聯接裝置集成在外殼內,優選地,聯接裝置的數量可以為3個。優選地,在第一底座的正下方與外殼間裝有復位彈簧,在初始狀態下,復位彈簧處於自由狀態不受力,當待處理管件埠內壁開始接觸到第一鉸刀組刀刃並繼續用力,第一鉸刀組的第一底座將克服下方復位彈簧的作用力繼續向下運動。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聯接裝置內設有U型孔道,U型孔道裝有與其直徑大小相匹配的圓形鋼珠,U型孔道兩埠各裝有一根頂杆,其中,頂杆優選為活動杆,用於支撐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在第一鉸刀組的第一底座將克服下方復位彈簧的作用力繼續向下運動時,第一鉸刀組下方頂杆隨之向下運動,在U型孔道圓形鋼珠傳遞的作用下,第二鉸刀組下方頂杆向上運動,分別推動第二鉸刀組的刀片向上運動,並與管件埠外壁貼合,此時管件埠插入第一鉸刀組尖頭端的力度越大,第二鉸刀組與管件埠外壁貼合的越緊,兩個鉸刀組和管件間處於互鎖死狀態,旋轉管件即可去除內外壁毛刺。本技術領域人員可以理解的是,該孔道也可以不是U型結構的,也可以為L結構或者其他的結構,只要能夠實現圓形鋼珠的作用力的傳 動即可,此外,聯接裝置的個數可以根據鉸刀組、鉸刀組的刀片的數量等設計,不限於本發明的優選聯接裝置的數量,即不限於3個。
還要說明的是,外殼可以為圓形,也可以為矩形,由於管件多數為圓形結構,為了能夠更好地對裝置內的機構構件進行定位,以圓形外殼為由優選實施例。
基於上述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管件毛刺去除方法,圖6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6所示,該方法應用在上述裝置中,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將待處理管件埠插入第一鉸刀組的尖頭端,直至待處理管件埠的內壁頂住第一鉸刀組。
步驟102,通過聯接裝置使第二鉸刀組向上運動,直至頂到管件埠的外壁為止。
步驟103,旋轉管件,以完成對管件埠內外壁的去毛刺操作。
應用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第一鉸刀組去除管件內壁的毛刺,第二鉸刀組去除管件外壁的毛刺,解決傳統工具需內外壁毛刺分別操作處理的缺點,達到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內外壁毛刺的去除,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操作的時間和精力。
此外,第一鉸刀組和第二鉸刀組相對運動,不同內徑的管件深入第一鉸刀組的長短可以不一致,因此,該裝置可以適用於不同內徑大小和/或不同壁厚的管件,其適用範圍廣。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 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