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穩固的漁線輪主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18:05:23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漁具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支撐穩固的漁線輪主體結構。
背景技術:
漁線輪又稱放線器、卷線器,古稱釣車,是拋(海)竿釣魚必備釣具之一,通常有搖把、搖臂、逆止鈕、主體、輪腳、導線輪、線輪、拋線螺帽、勾線夾、線殼、洩力裝置等11個主要部件組成的一個收線傳動裝置,固定在拋竿手柄的前方的釣具,是構成拋竿釣組的主要釣具。
現有技術中,漁線輪的主體通常為兩件式結構,其包括有主體件和側蓋,該主體件包括有一體成型連接的安裝部、支撐部以及與釣竿體連接的連接部,漁線輪內部零配件設置於安裝部內,該側蓋與安裝部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而蓋住漁線輪內部零配件(如齒輪等),支撐部和連接部構成了支架腳,然而,該支撐部為單片式結構,結構強度較弱,在受力的情況下容易折彎損壞,從而給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撐穩固的漁線輪主體結構,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漁線輪主體的支架腳為單片式結構存在支撐結構不牢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支撐穩固的漁線輪主體結構,包括有主體殼以及支架腳;該支架腳包括有一支撐部和兩夾持部,該兩夾持部於支撐部的頂部一體延伸出,兩夾持部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兩夾持部抵於主體殼的左右兩側面上並與主體殼固定連接,且主體殼位於夾持空間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夾持部均呈片狀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夾持部上設置有供齒輪軸穿過的開口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主體殼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固定孔,該兩夾持部上均設置有第二固定孔,螺釘穿過第二固定孔而與第一固定孔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撐部與每一夾持部之間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設置有支架腳,利用支架腳一體延伸出有兩夾持部,配合兩夾持部抵於主體殼的左右兩側面上並與主體殼固定連接,實現了雙邊受力和多點支撐,使得受力均勻,避免單邊受力,從而使得產品支撐結構的強度更穩固,不易損壞,使用壽命更長。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5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支架腳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主體殼 11、第一固定孔
20、支架腳 21、支撐部
22、夾持部 221、支撐點
201、夾持空間 202、開口槽
203、第二固定孔 204、通槽
30、齒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5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主體殼10以及支架腳20。
該支架腳20包括有一支撐部21和兩夾持部22,該兩夾持部22於支撐部21的頂部一體延伸出,兩夾持部22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201,兩夾持部22抵於主體殼10的左右兩側面上並與主體殼10固定連接,且主體殼10位於夾持空間201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夾持部22均呈片狀結構,所述夾持部22上設置有供齒輪軸30穿過的開口槽202。以及,所述主體殼10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固定孔11,該兩夾持部22上均設置有第二固定孔203,螺釘(圖中未示)穿過第二固定孔203而與第一固定孔11固定連接,如此,支架腳20通過螺釘與主體殼10固定安裝在一起;並且,所述支撐部21與每一夾持部22之間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槽204,如此,每一夾持部22均具有兩支撐點221,兩夾持部22即可形成四點支撐,支撐結構更加穩固。
組裝時,將主體殼10嵌於夾持空間201內,然後,使用螺釘將每一夾持部22與主體殼10固定連接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設置有支架腳,利用支架腳一體延伸出有兩夾持部,配合兩夾持部抵於主體殼的左右兩側面上並與主體殼固定連接,實現了雙邊受力和多點支撐,使得受力均勻,避免單邊受力,從而使得產品支撐結構的強度更穩固,不易損壞,使用壽命更長。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