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電影解說員(潮汕老電影人楊少任)
2023-05-10 03:18:37 52
潮汕老電影人
新中國電影事業家
楊少任(1914~1963),廣東省揭西縣人。新中國電影事業家,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第二任總經理。
他出生在揭西縣一個傳教士兼鄉村教師的家庭,是家裡第6個孩子。父親微薄的薪金無法養活這個大家庭,他的母親為人縫製衣裳,孩子們種菜,養雞、養鵝補貼家用。楊少任自小就養成勤勞刻苦的作風。楊少任兄弟楊道成、楊少璋、楊少文等,長大後都參加了革命活動。
大革命時期,潮汕工農學生群眾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風起雲湧,楊少任曾參加罷課,開始尋求革命真理,憧憬新的社會生活。
楊少任不滿18歲時,經一個參加過同盟會的親戚黃浩的鼓勵和支持,北上到北平育英中學高中讀書。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系,楊少任閱讀進步書刊,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在1935年的「一二·九」、「一二·一六」運動中,參加下鄉宣傳和遊行,表現勇敢;不久參加了抗日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左翼文化團體「中國社會科學聯盟北平分盟」(簡稱「社聯」)。1936年3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主動要求到工人中做工作,在北平海澱清河制呢廠進行抗日宣傳,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和清河工農支部。
「七七」事變後,楊少任參加了華北救亡同學會,南下進行抗日宣傳,清華大學在長沙設立臨時大學,楊少任也到長沙復學。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是廣泛發動群眾抗日。中共湖南省委的領導和楊少任談話,要他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回家鄉開展工作。他聽後毅然中斷學業,同年11月回到汕頭,開展抗日宣傳。
開始,楊少任在普寧興文中學當教員兼級主任。中共潮汕中心縣委為培養革命幹部,決定辦一個新型學校。1938年7月楊少任和興文中學黨員教師馬士純、邱秉經,以及進步人士黃聲等一起到揭陽縣石牛埔創辦了西山公學。為取得海外僑胞支持,學校改名為南僑中學。楊少任為中共地下黨的支部書記,公開身份是教務主任。南僑在潮汕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學期就發展了兩所分校、20餘所夜校,學生逾千人,為潮汕地區輸送了大批革命骨幹。
1939年,國民黨反動派掀起反共逆流,要解散南僑中學。黨組織決定逐步轉移幹部,楊少任按組織安排,到昆明西南聯大繼續學習,於次年畢業。在此期間,他還在昆明育僑中學擔任校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育僑中學被國民黨定為「異黨活動據點」。他和妻子李惟存一起轉移到重慶,聽從在中共南方局工作的許滌新等人建議,到南開經濟研究所當研究員。後又到甘肅油礦局工作。
1943年初,黨組織派楊少任參加莊世平、邱秉經、許子奇等在河內、曼谷、香港等地組建安達公司的工作,任董事。負責與蘇聯聯繫,總代理蘇聯影片在東南亞地區(包括港澳地區)的發行和放映以及蘇聯其他商品的經銷。從此他由文化教育戰線轉到電影戰線。1940年代的蘇聯影片,如《丹娘》、《宣誓》等在這些地區放映傳播了革命思想,鼓舞了廣大僑胞抗日救國的決心。
1945年底,由於形勢變化需要,黨組織派楊少任到上海,負責成立專營蘇聯電影向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發行的辦事機構。他以私商身份出現,團結愛國僑胞,動員當地各種力量,終於打開了市場。他奔走於滬、港澳各地及東南亞各國。隨著工作進展,他又在香港創建了香港南方影業公司。新中國成立後,南方影業公司成為國產影片在港澳及海外的發行主要渠道和樞紐。
全國解放前夕,楊少任通過各種渠道,在廣州上映了一批蘇聯影片,並作了一些片源的儲備和必要的人員準備。廣州解放時,他代表中共黨組織參與接管了國民黨政府的電影發行機構。
1950年,楊少任奉調到北京參與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管理領導,籌組全國性的影片發行機構。1951年2月,中國影片經理公司總公司成立,他是領導成員之一。1953年8月公司改名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總公司,1958年3月公司改名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均由楊少任當總經理。
為了改變當時美國影片充斥中國市場的情況,解放初期他制訂了集中排映法、進步片減稅法、進步片減少分帳率等政策等具體措施。以蘇聯影片和新中國生產的影片佔領電影市場,同時也徹底清除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些低級庸俗的影片。
建國初期10年,中國城鄉放映單位猛增到1.4萬個(不包括部隊數字),其中87%分布在工礦、農村。這與楊少任的辛勤工作分不開。
在輸入國外影片方面,他主持制訂了選片標準和制度;同時,堅決採取買斷發行權的辦法,因而取得了經營管理上的主動權。1954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曾指示當時正在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楊少任,商談把《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影片輸入中國。影片商在談判中,苛刻要用分帳發行辦法;楊少任為維護國家權益,堅持採用買斷版權。這種立場得到周總理的支持。
他還千方百計溝通各種渠道,積極設法輸出國產影片。在建國初的幾年內,新中國的影片即輸送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人民介紹了新中國的偉大勝利和建設成就。
楊少任走上電影放映發行管理領導崗位以後,不停摸索電影的經濟規律和商品特性,重視經營管理的科學性,要求充分發揮每部影片、每個拷貝的最大使用價值,以節約外匯和提高經濟效益。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了每部影片的觀眾人數、放映場次和票房收入三大指標的檢查工作方法。使電影公司每年都向國家上繳數以億計的利潤。
1957年他被選為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理事;1960年被選為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63年5月1日,他積勞成疾,不幸英年早逝,年僅49歲。
收錄於合集 #潮籍老電影人
17個
下一篇潮籍老電影人——馬克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