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頭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2:01:51 1
專利名稱:管接頭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金屬管接頭密封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金屬管往往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管接頭連接,為了測試管接頭與金屬管焊點的密封性或者將帶管接頭的金屬管堵住,要對金屬管管接頭進行密封。現有管接頭的密封一般都是利用法蘭盤、橡膠墊、螺栓、螺母、壓板等零件組合來進行密封的,如附圖3所示。現有的管接頭密封裝置需要壓板和法蘭盤的形狀與管接頭一致,而且管接頭需要有較大的強度以滿足密封時壓板和法蘭盤所施加的壓力。如果遇到管接頭的結構比較特殊,自身的強度較差的管接頭時利用現有的方法進行密封往往不能達到密封的目的,同時還可能將管接頭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管接頭密封時所用的管接頭密封裝置,能對管接頭進行有效密封。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接頭密封裝置,由半圓套1、橡膠墊2、外套3、內套4和堵5組成;半圓套1由兩個半圓部分組成,它的內部表面與管接頭外部表面相接觸,半圓套1 遠離金屬管端設計有一個向內的凸臺7,該凸臺7扣入內套4靠近金屬管一端的凹槽8內;內套4的外部和內部都有螺紋,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設有螺紋,外套3通過內套4 外部和外套3內部的配合螺紋旋套在半圓套1和內套4外;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螺紋的兩端設計有光孔10,光孔10與半圓套1的外徑相配合,並保證半圓套1始終扣與內套4的凹槽8內;堵5的外部具有螺紋,堵5的外部與內套4內部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堵5的一端壓緊放置在管接頭的內部的橡膠墊2,使橡膠墊2完成對管接頭的密封。本發明的優點是該管接頭密封裝置可以對不同規格、不同結構、不同強度的管接頭進行有效密封。
附圖1是本管接頭密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堵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現有管接頭的密封裝置結構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管接頭密封裝置,由半圓套1、橡膠墊2、外套3、內套4和堵5組成;
半圓套1由兩個半圓部分組成,它的內部表面與管接頭外部表面相接觸,半圓套1 遠離金屬管端設計有一個向內的凸臺7,該凸臺7扣入內套靠近金屬管一端的凹槽8內;內套4的外部和內部都有螺紋,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設有螺紋,外套3通過內套外部和外套3內部的配合螺紋旋套在半圓套1和內套外;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螺紋的兩端設計有光孔10,光孔10與半圓套1的外徑相配合,並保證半圓套1始終扣與內套的凹槽8內;堵5的靠近金屬管一端為六方頭11,用於扳手旋動時使用,遠離金屬管一端設計有減輕孔12 ;堵5的外部具有螺紋,堵5的外部與內套內部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內套4遠離金屬管一端加工有扁9,扁9可在堵5旋動時使用扳手將內套固定;堵5的一端壓緊放置在管接頭的內部的橡膠墊,使橡膠墊完成管接頭密封。使用本發明時,先將內套套在管接頭上,再將兩個半圓套1與管接頭外部表面相接觸並通過凸臺7與凹槽8的配合扣接在內套上,再將外套3旋套在內套和半圓套1外,此時,可將橡膠墊2放置在管接頭的內部,再將堵5旋入內套4內,進一步旋轉堵5可壓緊橡膠墊從而完成管接頭密封。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接頭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接頭密封裝置由半圓套(1)、橡膠墊 ⑵、外套(3)、內套(4)和堵(5)組成;其中,半圓套(1)由兩個半圓部分組成,它的內部表面與管接頭外部表面相接觸,半圓套(1) 遠離金屬管端設計有一個向內的凸臺(7),該凸臺(7)扣入內套(4)靠近金屬管一端的凹槽 (8)內;內套(4)的外部和內部都有螺紋,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設有螺紋,外套C3)通過內套 (4)外部和外套(3)內部的配合螺紋旋套在半圓套(1)和內套(4)外;外套(3)內部中間部分螺紋的兩端設計有光孔(10),光孔(10)與半圓套(1)的外徑相配合,並保證半圓套⑴始終扣與內套⑷的凹槽(8)內;堵(5)的外部具有螺紋,堵(5)的外部與內套內部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堵(5)的一端壓緊放置在管接頭的內部的橡膠墊O),使橡膠墊( 完成對管接頭的密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頭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堵(5)的靠近金屬管一端為六方頭(11),遠離金屬管一端設計有減輕孔(1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頭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套(4)遠離金屬管一端加工有扁(9)。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金屬管接頭密封裝置領域。一種管接頭密封裝置它包括半圓套、橡膠墊、外套、內套、堵組成。半圓套內部與管接頭外部相接觸,半圓套的一端有一個向內的凸臺。該凸臺扣於內套一端的凹槽內,內套的外部和內部都設計有螺紋。這時將半圓套和內套旋入外套內。外套內部中間部分設有螺紋,螺紋的兩端設計有光孔。光孔與半圓套的外徑相配合,並保證半圓套始終扣在內套的凹槽內。橡膠墊放置在管接頭的內部。將堵旋入內套,使堵的一端壓緊橡膠墊,完成管接頭密封。
文檔編號F16L55/10GK102207235SQ201110150009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明者吳寶森 申請人: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