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酸渣綜合利用的方法
2023-05-25 02:21:56 1
專利名稱:一種酸渣綜合利用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酸渣綜合利用的方法在石油煉製工業中,潤滑油的硫酸精製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酸渣(如變壓器油酸渣、透平油酸渣)。這些酸渣許多煉油廠都沒有有效地加以利用,造成對環境的汙染和資源的浪費。目前,國內外在酸渣利用方面研究較多,有的採用分離酸渣後制除垢劑,如CN87105465.5,此法對精製潤滑油的硫酸酸渣不能適用;有的將酸渣按比例加入成品瀝青中製成酸性多孔瀝青,如US4331481、US4238241,這種方法利用酸渣的量太少;有的採用高溫氧化處理酸渣生產燃料油和瀝青,如US4177248、SU165975、CN8610554,但這種方法條件要求較嚴,投資較高,一般廠難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便易行、經濟有效的綜合利用酸渣的方法。
該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酸渣,特別是潤滑油精製過程中產生的硫酸酸渣,經過加熱分離成酸水、酸性油和剩餘渣三個層次。分離酸和油的剩餘渣經過鹼性物質中和後,加其它添加料一起反應製成隔離劑、防水油膏和乾粉磺化瀝青。
將酸渣裝入耐酸的容器內,採用電爐加熱、煤加熱、蒸氣盤管加熱或其加熱方式,將酸渣加熱到90-160℃,最佳溫度為120℃,維持加熱1-3小時,最佳加熱時間為2小時。加熱後的酸渣分為三層上層為酸性油,約佔酸渣重量的8-15%,經少量鹼中和後即可使用。下層為酸水層,約佔酸渣重量的20-30%,酸濃度約70%,經過濾處理即可用於製革工業軟化皮革或用於製造磷肥和氮肥。中層為取酸和油後的剩餘渣,仍呈酸性,約佔酸渣重量的一半。
分離酸和油後的剩餘渣在流動狀況下加入渣量40-60%的印染廠的鹼渣和30%的高濃度煮煉廢水,或加其它鹼,攪拌下中和反應到微鹼性,再加入中和後反應液總量2%的肥皂、0.5%的CMC、1%的水玻璃,最後加入整個反應液量0.1%的PVA,攪勻即為黑褐色的液體水質隔離劑,鋼模、木模使用時可稀釋2-3倍。也可以將分離酸和油後的剩餘渣趁熱加入渣量50-80%的石灰膏或其它鹼、30-40%的水、攪拌下進行中和反應至微鹼性、然後再加入反應液量1-3%的成膜劑、3-10%的乳化劑、8-12%的高分子懸浮劑和5-10%的滑石粉,攪勻冷卻即為膏狀隔離劑,予制場使用可稀釋2-4倍。
分離酸和油後的剩餘渣趁熱加入渣量40-60%的石灰膏或其它二價金屬的氫氧化物,攪拌下中和反應,反應完後加熱反應液到80-100℃1-2小時,然後再加入渣量25-35%的10#建築瀝青、30%的有機溶劑、30-40%的滑石粉、10-15%的鋸未、15%的粉煤灰攪勻即成為防水油膏,其熔化點不低於80℃,有良好的粘結性,可冷施工、分離酸和油後的剩餘渣加入渣量30%的瀝青、15%的煤油(瀝青和煤油先經磺化處理)和30-40%的一價金屬的氫氧化物,攪拌下中和反應至中性,然後加熱脫水,最後將產物磨成細粉即為乾粉磺化瀝青。
本發明與其它處理酸渣的方法相比,不但對酸渣的綜合利用完全徹底,而且投資較少,工藝簡單,經濟效益高,同時也綜合利用了其它廠的廢鹼液,對環境不產生任何二次汙染,是一種極其可行的方法。
實施例1取酸渣10Kg盛入耐酸容器中,加熱到120℃維持加熱2小時,停止加熱後取出上層的酸性油1000g、下層的酸水3000g,並獲得6000g的剩餘渣。
實施例2取例1中的剩餘渣2000g加熱攪拌下加入1000g印染廠的鹼渣和600g印染廠的煮煉廢水,攪拌反應結束後溶液成鹼性,然後加入72g肥皂、18gCMC、36g水玻璃、3.7gPVA,攪勻即為黑褐色的3700g水質隔離劑,也可以是取2000g剩餘渣加入1000g石灰膏和600g水攪拌反應至微鹼性然後加入72g成膜劑,180g乳化劑、360g高分子懸浮劑和360g滑石粉攪勻冷卻後即為4500g膏狀隔離劑。
實施例3取例1中的剩餘渣2000g,攪拌下加入850克石灰膏反應,反應完後加熱維持反應液沸騰1小時,然後在加入600克10#建築瀝清、600克有機溶劑、700g滑石粉、240g鋸未30g粉煤灰攪拌勻即成為4500g防水油膏。
實施例4
取例1中的剩餘渣2000克,趁熱攪拌下加入600克瀝青,300克煤油(煤油和瀝青先後經磺化處理)和700g氫氧化鈉攪拌反應完後加熱到沸騰脫水,最後磨細得3000g乾粉磺化瀝青。
權利要求
1.一種酸渣綜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徵是通過加熱使酸渣分離成油、剩餘渣和酸水三個層次,分離了油和酸水的剩餘渣經過鹼中和後,加其它添加料一起調合製成隔離劑,防水油膏和乾粉磺化瀝青。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離酸渣是將酸渣加熱至90-160℃,最佳溫度為120℃,維持加熱兩小時。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個層次中上層為酸性油、中層為剩餘渣、下層為酸水。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隔離劑需加的鹼是印染廠或其它廠的廢鹼渣、一價或二價金屬的氫氧化物或一價金屬的碳酸鹽,添加料是指肥皂、CMC、水玻璃、PVA、成膜劑、高分子懸浮劑和滑石粉。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防水油膏需加的鹼是指石灰膏或其它二價金屬的氫氧化物,添加料是指10號建築瀝青、有機溶劑、滑石粉、鋸末、粉煤灰。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乾粉磺化瀝青需加的鹼是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添加料是瀝青、煤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潤滑油硫酸精製過程中產生的酸渣的處理方法。石油煉製工業中的硫酸精製產生大量的酸渣。本發明採用加熱方法分離酸渣裡的酸和油,分離酸和油後的剩餘渣經不同的鹼中和,然後調合製成隔離劑、防水油膏和乾粉磺化瀝青,從而較完全地綜合利用酸渣,消除酸渣對環境的汙染。本發明投資較少,工藝簡單,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C09K3/18GK1073965SQ92108008
公開日1993年7月7日 申請日期1992年1月3日 優先權日1992年1月3日
發明者趙芝貴, 唐文祥, 張自全, 李中軒, 王俊明, 趙琳, 杜朝義 申請人:趙芝貴, 唐文祥, 張自全, 李中軒, 王俊明, 趙琳, 杜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