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直接換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23:10:01 2
專利名稱:燃燒直接換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熱工領域的燃燒供熱器械,具體地說是燃燒直接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在本實用新型提出以前,對於燃氣的加熱器具來說,通常在燃燒爐具的上部或外側設置水套式換熱部件,來實現熱能轉換,用於用熱領域。這類換熱裝置熱交換作用溫度低,換熱面小,出口溫度高,因此,熱效率低,且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燃氣換熱裝置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燃燒直接換熱裝置。該
裝置通過內燃並將燃燒熱直接作用到換熱器上,解決高效換熱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在燃燒室上連接有燃氣進管和空氣進管,燃
燒室內安裝有燃燒器,在燃燒室前端兩側分別安裝有電火花點火電極和火焰探測電極,燃
燒器為管狀結構,其上設有若干個燃燒孔,在燃燒室後端安裝有溫度探測電極,燃燒室後側
連接有換熱器,並與排煙管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燃燒器燃氣混合與燃燒充分,且直接作用到換熱器上,從而提高了熱效率,並且溫度高,應用面大。適宜以燃氣為燃料的換熱裝置中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任期換熱裝置結構圖 圖中,l.燃燒室,l. 1.燃氣進管,1.2.空氣進管,2.燃燒器,3.換熱器,4.電火花點火電極,5.火焰探測電極,6.溫度探測電極,7.排煙管。
具體實施方式據圖1所示,在燃燒室1上連接有燃氣進管1. 1和空氣進管1. 2,燃燒室內安裝有燃燒器2,在燃燒室前端兩側分別安裝有電火花點火電極4和火焰探測電極5,燃燒器為管狀結構,其上設有若干個燃燒孔,在燃燒室後端安裝有溫度探測電極6,燃燒室後側連接有換熱器3,並與排煙管7相連通。 換熱器可為直接傳導換熱結構,也可設有導熱工質流道。[0010]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燃氣通過燃氣進管噴入到燃燒器的內腔內,同時與從空氣進口進入的空氣形成混合燃氣,其空氣流沿燃燒器外壁向後移動,而燃氣在燃燒器腔內向後移動,不斷與其外部的空氣接觸燃燒,形成燃焰,高溫燃焰作用到換熱器上,實現熱交換,熱交換後的低溫廢氣通過排煙道排出室外。 換熱器內可以充填導熱工質,如水、油、有機溶劑等。 經過換熱器加溫的導熱工質可以用於烘乾、室內空調及工農業、醫療行業應用。
權利要求燃燒直接換熱裝置,其特徵是在燃燒室(1)上連接有燃氣進管(1.1)和空氣進管(1.2),燃燒室內安裝有燃燒器(2),在燃燒室前端兩側分別安裝有電火花點火電極(4)和火焰探測電極(5),燃燒器為管狀結構,其上設有若干個燃燒孔,在燃燒室後端安裝有溫度探測電極(6),燃燒室後側連接有換熱器(3),並與排煙管(7)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燃燒直接換熱裝置。在燃燒室上連接有燃氣進管和空氣進管,燃燒室內安裝有燃燒器,在燃燒室前端兩側分別安裝有電火花點火電極和火焰探測電極,燃燒器為管狀結構,其上設有若干個燃燒孔,在燃燒室後端安裝有溫度探測電極,燃燒室後側連接有換熱器,並與排煙管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燃燒器燃氣混合與燃燒充分,且直接作用到換熱器上,從而提高了熱效率,並且溫度高,應用面大。適宜以燃氣為燃料的換熱裝置中使用。
文檔編號F24H9/18GK201448980SQ200920015039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日
發明者王志強 申請人: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