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矸石倉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1:24:41 3
專利名稱:移動矸石倉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井掘進工作面排矸設備,特別是一種適於掘進巷道轉運矸石用的移動矸石倉,或者稱大巷貨櫃。
背景技術:
巷道掘進主要生產環節包括打眼、放炮、扒裝、支護、運輸。扒裝工序佔掘進總時間的40%~50%,對於大斷面全巖巷道佔50%以上。掘進迎頭排矸時間長成為制約掘進速度的瓶頸。現在,大斷面巖巷排矸主要有扒裝機扒裝礦車、電瓶車運輸和無軌膠輪車運輸及膠帶輸送機接礦車三種方式,扒裝機扒裝礦車、電瓶車運輸方式排矸速度慢;無軌膠輪車運輸排矸速度雖然較快,但投資較大,必須有大量配套設施和工程;膠帶輸送機接礦車排矸雖然較快,但受礦車供應數量的限制,無儲矸能力;礦車供應不上迎頭照常積矸。
有一種三噸大開門底卸式礦車,其卸載方式是,進入卸載站時,車架支承在卸載坑兩側的支承輪上向前移動,礦車底盤後端的卸載輪則沿卸載曲軌的傾斜直線移動,車底門逐漸張開,並開始卸載。當卸載輪移過曲軌拐點時,煤已卸淨,底盤開始向上閉合,直至復位。該底卸式礦車適用於整列車連續通過卸載坑將煤全部卸淨,對於掘進迎頭排矸運輸轉載不相適應。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掘進工作面用礦車排矸倒車次數、排矸速度慢、無儲矸能力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移動矸石倉,它倉體容量大,有儲矸能力,能將掘進工作面一個循環的矸石一次性排淨,減少掘進工作面排矸倒車次數,加快排矸速度,緩解礦井排矸礦車供應緊張的局面。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移動矸石倉由車箱、底盤、礦車輪對、推拉閘門等構成。其車箱的長、寬、高、容量加大,均大於礦車;礦車輪對的數量增加、多於兩對,與底盤之間加轉動機構。移動矸石倉採用底卸方式,其推拉閘門位於車箱底部。推拉閘門的打開與關閉,分別由與其聯接的卸載油缸、閘門復位彈簧來實現。卸載油缸上帶有注液三用閥。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移動矸石倉的推拉閘門採用三個,縱向的兩個、位於倉底兩端,橫向的一個、位於倉底中央。礦車輪對為四對,分前、後兩組,各兩對;每組礦車輪對與底盤之間有轉動機構。車箱上沿有起吊用的掛鼻。卸載油缸採用單體液壓支柱。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移動矸石倉容量大、能移動,可大大地減少掘進工作面排矸倒車次數,大幅度加快排矸速度,可以將掘進工作面一個循環的矸石一次性排淨。由於其儲矸功能,置於大巷卸載點處,可以避開礦井排矸礦車的供應高峰期,大大緩解礦井排矸礦車供應緊張的局面。
圖1本實用新型移動矸石倉的結構示意圖主視圖圖2本實用新型移動矸石倉的結構示意圖底視圖圖3本實用新型移動矸石倉的結構示意圖側視圖圖4移動矸石倉用底卸方式卸載至礦車時的工作示意圖圖中1-車箱、2-底盤、3-礦車輪對、4-卸載油缸、5-推拉閘門、6-掛鼻、7-閘門復位彈簧、8-注液三用閥、9-起吊裝置、10-承載工字鋼、11-提升鏈環或鋼絲繩、12-排矸礦車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在圖1、2中示出本實用新型移動矸石倉的結構,主要由車箱(1)、底盤(2)、礦車輪對(3)、卸載油缸(4)、推拉閘門(5)、閘門復位彈簧(7)構成。
移動矸石倉的車箱(1)外形基本為一立方體,由工字鋼及鋼板加工而成。與煤礦用三噸底卸式礦車相比,其車箱(1)的長、寬、高均要加大。在容量加大的同時,承載的礦車輪對(3)的數量也要增加,增加到四對,且分前、後兩組,每組兩對。每組礦車輪對(3)與底盤之間加轉動機構,以防止輪距過大過彎道時掉道或推拉不動。
移動矸石倉的卸載方式為底卸式。車箱(1)倉底設三個卸矸用的推拉閘門(5),縱向的兩個、位於倉底兩端,橫向的一個、位於倉底中央。推拉閘門(5)為移動可推拉式、倒梯形結構,用三塊厚鋼板製成,並列壓茬布置。推拉閘門(5)由卸載油缸(4)推動打開,利用閘門復位彈簧(7)關閉,沿工字鋼的槽作滑道來回推拉。卸載油缸(4)上有注液三用閥(8),供使用注液槍進行注液、洩壓和截止之用。移動矸石倉的底沿及上沿用工字鋼或槽鋼加固,上沿焊有掛鼻(6),主要為移動矸石倉提升之用。卸載油缸(4)可採用單體液壓支柱。
使用方法1.在大巷內配備一定數量的移動矸石倉,且設立卸載點,卸載的空移動矸石倉置於此處,需要時由蓄電池電機車從此處牽引至掘進工作面。
2.使用移動矸石倉,要加高扒裝機卸料槽高度。掘進工作面排矸時,用蓄電池機車將移動矸石倉頂入扒裝機卸料糟下方接矸,接完後,由蓄電池電機車牽引至大巷卸載點。移動矸石倉可將掘進迎頭一個循環的矸石一次排淨。
3.在運輸大巷卸載點,移動矸石倉採用底卸方式卸載。需先將移動矸石倉升起,升起高度達到排矸礦車(12)能在其底部通行和裝載。然後用電機車牽引排矸礦車(12)至移動矸石倉下方。移動矸石倉升起方式有以下三種①採用起吊裝置(9)。起吊裝置(9)可以用電動葫蘆。電動葫蘆由巷道頂板錨杆固定或工字鋼(10)承載,用提升鏈條或鋼絲繩(11)與移動矸石倉的掛鼻(6)連接,將其吊起,為穩定吊起的移動矸石倉,可以在與移動矸石倉四個角對應的位置上,安裝四根垂直的固定工字鋼於巷道頂底板之間。這種方式較簡單,為主要卸載方式。
②利用4~8根液壓支柱將移動矸石倉頂起。動力取自液壓泵。如果防塵水管的水壓滿足要求,也可以利用防塵水。各液壓支柱的供液管並聯,利用同一個控制閥控制。
③在卸載點搭設工字鋼平臺,平臺與巷道底板採用軌道斜坡聯絡,將移動矸石倉用絞車或推車器升至平臺上卸載。
4.移動矸石倉升起後,利用防塵水源或液壓泵站的壓力液作卸載動力,打開推拉閘門(5),將矸石卸至排矸礦車(12)轉載。卸載時,將注液槍插入注液三用閥(8)並聯接,為卸載油缸(4)注液,油缸(4)活塞杆伸出推開推拉閘門(5)。卸矸完畢,轉動注液三用閥(8)使卸載油缸(4)卸壓,推拉閘門(5)在復位彈簧(7)作用下關閉。裝滿矸石的排矸礦車(12),由電機車牽引拉走,進入礦井排矸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矸石倉,包括車箱、底盤、礦車輪對、車底門,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車箱(1)的長、寬、高、容量,均大於礦車,礦車輪對(3)的數量多於兩對,礦車輪對(3)與底盤之間有轉動機構;車底門為推拉閘門(5),推拉閘門(5)與推開閘門的卸載油缸(4)及關閉閘門的復位彈簧(7)相聯接,卸載油缸(4)上有注液三用閥(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矸石倉,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推拉閘門(5)有三個,縱向的兩個、位於倉底兩端,橫向的一個、位於倉底中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矸石倉,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礦車輪對(3)的數量為四對,分前、後兩組,每組兩對;每組礦車輪對(3)與底盤之間有一轉動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矸石倉,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車箱(1)的上沿有起吊用的掛鼻(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矸石倉,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卸載油缸(4)為單體液壓支柱。
專利摘要一種礦井掘進迎頭排矸運輸用的移動矸石倉,由車箱(1)、底盤(2)、礦車輪對(3)、卸載油缸(4)、推拉閘門(5)、掛鼻(6)、閘門復位彈簧(7)組成。車箱(1)的長、寬、高、容量均比礦車加大,礦車輪對(3)數量增多,與底盤之間加轉動機構。倉底推拉閘門(5)與推開閘門的卸載油缸(4)及關閉閘門的復位彈簧(7)聯接。卸載油缸(4)上有注液三用閥(8)。移動矸石倉倉體的容量大、有儲矸能力,能將掘進工作面一個循環的矸石一次性排淨,減少掘進工作面排矸倒車次數,加快排矸速度,緩解礦井排矸礦車供應緊張。
文檔編號B65D90/18GK2769220SQ20042009947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30日
發明者張聖國, 何希林, 董承洪, 張磊鑫, 秦立倫, 李長錄 申請人:新汶礦業集團汶南煤礦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