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8:37:46 1
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由帶體和卡齒組組成,所述卡齒組由若干卡齒組成並排列設置於帶體的同一面上;所述卡齒組為頂面面積小於底面面積的梯臺形狀;所述卡齒組與帶體連接的一面為梯臺的底面;所述帶體由分帶體一和分帶體二組成;所述分帶體一上設置有卡齒組一;所述分帶體二上設置有卡齒組二;所述卡齒組一的梯臺底面積小於卡齒組二的梯臺底面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紡織用同步帶,在紡織機械中,可應用於不同規格的齒輪上,做到了一帶多用,齒輪選擇不同,可使用同步帶上不同的卡齒組進行卡接,簡化了生產過程。
【專利說明】—種紡織用同步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紡織用同步帶。
【背景技術】
[0002]同步帶是紡織領域中常用的一種配件,主要作用是將不同的齒輪之間連接起來共同轉動,如圖1所示,通過同步帶上設置的卡齒組卡住齒輪並帶動齒輪轉動。但現有技術中,由於齒輪的齒間距規格眾多,不同的齒輪都需要配置不同的同步帶,給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應用於多種規格齒輪上的紡織用同步帶。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由帶體I和卡齒組2組成,所述卡齒組2由若干卡齒組成並排列設置於帶體I的同一面上;所述卡齒組2為頂面面積小於底面面積的梯臺形狀;所述卡齒組2與帶體I連接的一面為梯臺的底面;所述帶體I由分帶體一 3和分帶體二 4組成;所述分帶體一 3上設置有卡齒組一 5 ;所述分帶體二 4上設置有卡齒組二 6 ;所述卡齒組一 5的梯臺底面積小於卡齒組二 6的梯臺底面積。
[0005]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紡織用同步帶,所述分帶體一 3和分帶體二 4之間為底部連接、上部分離的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紡織用同步帶,在紡織機械中,可應用於不同規格的齒輪上,做到了一帶多用,齒輪選擇不同,可使用同步帶上不同的卡齒組進行卡接,簡化了生產過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現有同步帶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紡織用同步帶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紡織用同步帶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0]其中,I為帶體,2為卡齒組,3為分帶體一,4為分帶體二,5為卡齒組一,6為卡齒組二,7為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0012]如圖2所示,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由帶體I和卡齒組2組成,卡齒組2由若干卡齒組成並排列設置於帶體I的同一面上;卡齒組2為頂面面積小於底面面積的梯臺形狀;卡齒組2與帶體I連接的一面為梯臺的底面;帶體I由分帶體一 3和分帶體二 4組成;分帶體一 3上設置有卡齒組一 5 ;分帶體二 4上設置有卡齒組二 6 ;卡齒組一 5的梯臺底面積小於卡齒組二 6的梯臺底面積。齒輪規格不同時,可選擇分帶體一或分帶體二卡接齒輪並帶動齒輪轉動。
[0013]實施例2:
[0014]【具體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處在於,如圖3所示,分帶體一 3和分帶體二 4之間為底部連接、上部分離的結構。通過此結構,在使用時,可將帶體折合,使卡齒組一 5和卡齒組二 6分別位於帶體的上方和下方,與齒輪咬合時互不影響。
[0015]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用同步帶,由帶體和卡齒組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卡齒組由若干卡齒組成並排列設置於帶體的同一面上;所述卡齒組為頂面面積小於底面面積的梯臺形狀;所述卡齒組與帶體連接的一面為梯臺的底面;所述帶體由分帶體一和分帶體二組成;所述分帶體一上設置有卡齒組一;所述分帶體二上設置有卡齒組二 ;所述卡齒組一的梯臺底面積小於卡齒組二的梯臺底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用同步帶,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帶體一和分帶體二之間為底部連接、上部分離的結構。
【文檔編號】F16G1/28GK203585205SQ201320794932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朱索玄 申請人:無錫大阿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