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不越界(用人所長還是求全責備)
2023-05-24 06:59:17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陳家興
在用人上,面對兩個能力差不多的人選,用誰不用誰,體現的是用人價值取向。今天很多領導幹部困惑於此,關鍵原因就在於價值標準沒有明確。當年,魏文侯也面臨這樣的難題,其臣子李克就促其確立價值標準。
當時,魏文侯在魏成和翟璜兩人中選一個國相,問李克選誰好。李克說「卑不謀尊,疏不謀戚」,推說不敢妄議。再問,李克便說:「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就此五條足以判斷人的高下,不必我來挑明。魏文侯便說,先生請回吧,我的國相選定了。這其實說的也是知人之道,只不過都重在平時。是以,古人說知人為千古難事,其實未必。
魏文侯擇相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李克是翟璜推薦的,出來時便遇到了他,翟璜知道文侯召他去徵求對國相人選的看法。估計他內心裡也會覺得李克會知恩圖報而推薦他。李克說是魏成,翟璜聽了便忿然作色。一肚子牢騷說,我推薦了吳起、西門豹、樂羊,還有你李克等,哪點比魏成差?李克說:「且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意謂你推薦我,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以謀求高官顯職嗎?這李克真是一針見血,一下子就刺破了翟璜內心裡的膿包,估計今人讀來也會內心一震。
衛侯因苟變「食人二雞子」而放棄了他,這不得不說是衛國的損失。
子思說:「夫聖人之官人(選人任官),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合抱巨木)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幹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也。」子思講的道理可謂深刻,在戰國這樣紛爭之世,正要收羅英武人才,卻因為兩個雞蛋而捨棄了一員大將,這要讓鄰國知道,豈不大喜?衛侯尚能聽其言,而魯國國君不能用吳起,以致魏國得才,豈非愚昧?
作者系人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
配圖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