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噴塗遮蓋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1:33:41 2
專利名稱:熱噴塗遮蓋劑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熱噴塗遮蓋劑,屬於在施塗材料表面塗復熔融態塗層(熱噴塗表面)用的表面遮蓋材料,是施塗材料預處理用的材料。
熔融態塗層材料噴塗(熱噴塗)技術,例如氧-乙炔火焰噴塗、等離子噴塗、放電(電弧)噴塗等,都是把塗層材料(金屬或氧化物)加熱到熔融態後,高速射向工件表面,形成塗層,以提高工件的耐溫、耐磨、耐蝕性能。為了在工件上獲得所需要的噴塗圖形與尺寸,要遮蓋不需要噴塗的部分工件表面。遮蓋的方法主要有二種掩膜法和塗刷法。前者是用金屬片或塗刷耐溫的光致抗蝕劑作為圖形掩膜(例如日本特開昭61-170553,DE3601319及其同族專利日本特開昭61-166962、61-171964)。這種方法成本高,掩膜的製備與固定都很困難,因而在工件大,數量多的情況下不適用。塗刷法是用遮蓋劑塗刷在工件不需要噴塗的表面上。這種遮蓋劑必須滿足二個基本條件(1)耐高溫焰流的衝刷,在帶著熔融塗層介質的高溫焰流高速衝刷工件表面時,要求遮蓋劑不燒毀、不龜裂、不變形。(2)易於去除。無論是噴塗前(幹化的遮蓋劑)還是噴塗後(高溫燒結後)的遮蓋劑,都應該容易地去除。英國專利GB1491604曾報導了一種熱噴塗遮蓋劑,其成份為甲基纖維、瓷土、膨潤土27(一種親有機物陽離子處理的膨潤土)、黃色赭石、石墨粉和水。這種遮蓋劑成份複雜,且甲基纖維和膨潤土27是二種專用試劑,國內尚沒有這類產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用價廉的國產原料配製熱噴塗遮蓋劑。
本發明是用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加水調和而成。高嶺土、石墨粉和氧化鋁粉的重量比為100∶3-7∶2-5,其顆粒度小於10μm。顆粒越細,效果越好,但相應的成本增高。考慮到效果與成本二個因素,一般採用6-10μm為好。每100克高嶺土、石墨粉和氧化鋁粉的混合物,配以150-270cm3的腈綸膠,加水200-400cm3。其粘稠度以適於塗刷為好。塗刷後可讓其自然乾燥或烘乾,也可以在微溼時即進行熱噴塗。
本發明的遮蓋劑若配製時間過久而幹化時,只需加水攪拌即可恢復其性能而便於塗刷。經熱噴塗後,只需用硬刷即可將其刷去,用水衝刷則更容易除去。
本發明的遮蓋劑不僅可作為熱噴塗(氧-乙炔火焰噴塗、一般等離子噴塗或電弧噴塗)金屬塗層的遮蓋劑,而且可作為高溫等離子噴塗氧化物塗層(例如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鉻等)的遮蓋劑。它在高溫焰流的衝擊下,不起泡、不開裂。把不經任何預處理的塗有遮蓋劑的工件直接置於1000℃的高溫爐中,也不出現裂紋。
圖1(照片)是用手工塗刷的遮蓋劑圖形線條,在等離子噴塗氧化鋁後的情況。圖中黑色部分是遮蓋劑。由圖可見,在高溫等離子噴塗後,遮蓋劑圖形完整,邊沿清晰。由此可見,本發明的遮蓋劑耐高溫衝擊性能極佳。具有施工(塗刷)方便、易於去除的特點。
實施例1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20克∶15克∶800cm3∶1000cm3本實施例粘度適中。
實施例2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25克∶20克∶700cm3∶1500cm3本實施例粘度較小。
實施例3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15克∶10克∶1000cm3∶1000cm3該實施例粘度較大。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石墨粉和水的熱噴塗遮蓋劑,本發明的特證在於遮蓋劑的成份為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和水。
2.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遮蓋劑,其特徵在於所列成份的配方為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混合物的重量比為100∶3-7∶2-5每100克上述混合物加腈綸膠150-270cm3,水200-400cm3。
3.按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遮蓋劑,其特徵在於高嶺土、石墨粉與氧化鋁粉的顆粒度小於10μm,最好為6-10μm。
4.按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遮蓋劑,其特徵在於配方為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20克∶15克∶800cm3∶1000cm3。
5.按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遮蓋劑,其特徵在於其配方為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25克∶20克∶700cm3∶1000cm3。
6.按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遮蓋劑,其特徵在於其配方為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水=400克∶15克∶10克∶1000cm3∶1000cm3。
專利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熱噴塗遮蓋劑,屬於在施塗材料表面塗覆熔融態塗層(熱噴塗)用的表面遮蓋材料。它由高嶺土、石墨粉、氧化鋁粉、腈綸膠和水配製而成。可用於工件表面局部熱噴塗金屬或氧化物塗層。本發明的遮蓋劑具有耐高溫焰流衝擊、容易去除的特點,在高溫噴塗後不起泡、不龜裂,圖形完整、邊沿清晰。
文檔編號C09D1/00GK87100234SQ87100234
公開日1988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1987年2月19日
發明者馬聖駟, 楊廷萍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