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衝床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23:49:0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控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衝床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衝床就是一臺衝壓式壓力機。在國民生產中,衝壓工藝由於比傳統機械加工來說節約材料和能源,效率高,衝壓生產主要是針對板材的,通過模具,能做出落料、衝孔、成型、拉深、修整、精衝、整形、鉚接及擠壓件等等,現有的衝床在對長條形的板材進行加工時,需要操作人員來推送或者輔助推送待加工的板材,導致人力成本高,且生產效率低,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衝床控制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衝床控制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衝床控制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側設有殼體,所述底座的右側設有變頻電機,所述變頻電機的軸通過聯軸器與絲槓相連,所述殼體的左側敞口處鉸接有擋板,所述殼體的前側面設有控制器,所述殼體內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右側設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端部設有螺母,所述螺母與絲槓配合安裝,所述殼體的後側設有側架板,所述側架板的左端設有減速電機,所述減速電機的軸端與曲柄的一端配合安裝,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與連杆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側架板上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與連杆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滑塊的右側面設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端部設有固定盤,所述固定盤的下表面設有吸盤,所述吸盤通過管路與設在側架板上的真空發生器相連,所述控制器分別與變頻電機、減速電機和真空發生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前後側設有條形通孔,所述條形通孔對應的支撐板的前後側設有定位軸。
優選的,所述支撐杆的上表面中部設有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與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絲槓的上端部與設在殼體上的定位座配合安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衝床控制裝置打開殼體側面的擋板將待衝壓件放置支撐板上,由變頻電機帶動向上移動,通過減速電機配合曲柄和滑杆使滑塊進行往復運動,吸盤在真空發生器的作用下對待衝壓件進行吸放作業,將殼體內的衝壓件放置到衝床的作業位置,螺母上設有行程開關,當支撐板移動到上端部時,即衝壓件用完時行程開關觸碰定位座,控制器使支撐板歸位,並停止電機和真空發生器的作業,該裝置控制簡單,不需工人對衝床進行手動加件作業,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殼體、3擋板、4控制器、5支撐板、6定位軸、7支撐杆、8行程開關、9螺母、10變頻電機、11絲槓、12定位座、13側架板、14減速電機、15曲柄、16連杆、17滑杆、18滑塊、19延伸杆、20固定盤、21吸盤、22真空發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衝床控制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側設有殼體2,底座1的右側設有變頻電機10,變頻電機10的軸通過聯軸器與絲槓11相連,殼體2的左側敞口處鉸接有擋板3,殼體2的前側面設有控制器4,殼體2內設有支撐板5,打開殼體2側面的擋板3將待衝壓件放置支撐板5上,殼體2的前後側設有條形通孔,條形通孔對應的支撐板5的前後側設有定位軸6,定位軸6有定位限制的作用,支撐板5的右側設有支撐杆7,支撐杆7的上表面中部設有行程開關8,行程開關8與控制器4電連接,支撐杆7的端部設有螺母9,螺母9與絲槓11配合安裝,絲槓11的上端部與設在殼體2上的定位座12配合安裝,當支撐板5移動到上端部時,即衝壓件用完時行程開關8觸碰定位座12,控制器4使支撐板5歸位,殼體2的後側設有側架板13,側架板13的左端設有減速電機14,減速電機14的軸端與曲柄15的一端配合安裝,曲柄15的另一端與連杆16的一端轉動連接,側架板13上固定有滑杆17,滑杆17上滑動連接有滑塊18,滑塊18與連杆16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滑塊18的右側面設有延伸杆19,延伸杆19的端部設有固定盤20,固定盤20的下表面設有吸盤21,通過減速電機14配合曲柄15和滑杆17使滑塊18進行往復運動,吸盤21在真空發生器22的作用下對待衝壓件進行吸放作業,將殼體2內的衝壓件放置到衝床的作業位置,吸盤21通過管路與設在側架板13上的真空發生器22相連,控制器4分別與變頻電機10、減速電機14和真空發生器22電連接,該裝置控制簡單,不需工人對衝床進行手動加件作業,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