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雁門太守行賞析(阿皮讀古詩雁門太守行)
2023-05-24 18:05:35 1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首句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並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第二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鬥的殘酷;第三句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的場面;最後一句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城牆仿佛將要坍塌;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秋色裡,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注釋:
(1)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2) 黑云: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3) 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4) 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5) 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6) 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7)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8)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裡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9) 臨:逼近,到,臨近。(10)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荊軻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送至易水邊,荊軻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11)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12)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13) 報:報答。(14) 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臺,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15) 意:信任,重用。(16) 玉龍:寶劍的代稱。(17) 君:君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採,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