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5:41:1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燒傷的中藥配方,屬於純中草藥組合物。
技術背景燒傷,是常見的傷病。燒傷一般是指由熱力包括熱液、蒸汽、高溫氣體、火
焰、灼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是指皮膚或黏膜的損害,嚴重者也可傷
及其下組織,此外由於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等所致的組織損害及臨床過程類似於熱力燒
傷。臨床上均將其歸於燒傷一類。目前對於燒傷的治療成本大,後遺症較多,效果往往不能
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通過選擇合
適的中藥及其用量配比,達到消炎治癒的目的。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其特徵是它由以下組分組成鱉甲灰30_40份,,冰片
10-20份,大黃20-30份,香油30-50份混合而成;所述的份是指質量份。 優選的組分含量是鱉甲灰35份,,冰片15份,大黃25份,香油40份混合而成。 本發明的中草藥根據傳統醫學及現代醫學分析,藥性及藥理作用如下 鱉甲灰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肝、脾、腎經。功效滋陰潛陽,散結消痞。收斂消腫。
冰片性味歸經微寒;辛、苦;歸心、脾、肺經。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用 於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
大黃性味歸經寒;苦;歸脾、肝、胃、大腸、心包經。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 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疽,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 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扑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香油性溫,味香。吸熱,隔離空氣汙染。消炎,止疼。 本發明純屬中草藥配製而成,是一種外敷中藥,對於治療燒傷效果作用均較明顯。 以本發明的藥治療燒傷20例,結果表明本發明的藥組顯效率95%,總有效率10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 取鱉甲灰30份,冰片10份,大黃20份混合粉碎,香油30份攪拌均勻, 塗抹患處,一日3次。所述的份是指質量份。 實施例二 取鱉甲灰35份,,冰片15份,大黃25份,香油40份混合而成。製法用 法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三取鱉甲灰40份,,冰片20份,大黃30份,香油50份混合而成。製法用 法同實施例一。 以下是臨床使用療效情況。 以本發明的藥治療燒傷20例,結果表明本發明的藥組顯效率95%,總有效率 100%。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其特徵是它由以下組分組成鱉甲灰30-40份,冰片10-20份,大黃20-30份,香油30-50份混合而成;所述的份是指質量份。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其特徵是它由以下組分組成鱉甲 灰35份,,冰片15份,大黃25份,香油40份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治療燒傷的外敷中藥,它由以下組分組成鱉甲灰30-40份,冰片10-20份,大黃20-30份,香油30-50份混合而成;所述的份是指質量份。該藥對於治療燒傷作用較明顯。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1744894SQ20081023805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日
發明者葉雪潔 申請人:葉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