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1:43:36 1
專利名稱: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圓規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圓規支撐杆的指針大都是鋼製針狀的,人們在使用圓規作圖時,指 針常會將紙張戳破,影響圖紙的外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可能造成扎傷人體的事故,攜帶 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準確定位又可防止扎傷的圓規支撐杆,以克 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擬採用以下技術實現包括支撐臂以及設置在支撐 臂下端的定位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臂下端截面為圓形,所述的定位針是由套裝在支 撐臂下端的定位座來代替的。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定位座是由套裝在支撐臂下端的連接套以及設置在連接套 下端的透明橡膠座組成的。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透明橡膠座底面為圓球面,且在透明橡膠座底面中心設置 有X形的定位標記。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支撐臂的下端側壁設置有凸出的卡環;所述的連接套內壁 設置有與卡環匹配的卡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使用了設置有X形定位標記的 透明橡膠座,以及下端與透明橡膠座連接,上端與支撐臂套接的連接套共同組成的定位座 來代替普通圓規的鋼製指針,這就在保持帶鋼製指針的圓規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為人們更安 全便捷地使用圓規作圖創造了條件。
圖1示意了本實用新型各部分的相對位置。圖2示意了定位座各部分連接的狀態。1 支撐臂;11 卡環;2 定位座;21 連接套;211 卡槽;22 透明橡膠座;221 定 位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根據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上主要包括支撐臂1以及設置在支 撐臂1下端的定位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臂1下端截面為圓形,所述的定位針是由套 裝在支撐臂1下端的定位座2來代替的;所述的定位座2是由套裝在支撐臂1下端的連接套21以及設置在連接套21下端的透明橡膠座22組成的;所述的透明橡膠座22底面為圓 球面,且在透明橡膠座22底面中心設置有X形的定位標記221 ;所述的支撐臂1的下端側 壁設置有凸出的卡環11 ;所述的連接套21內壁設置有與卡環11匹配的卡槽211。其中,所述的設置在透明橡膠座22底面中心的X形定位標記221可以是使用有色 顏料噴塗的,用於與設定的圓心對準;連接套21和支撐臂1可以是有塑料或者金屬 製成; 支撐臂1下端的卡環11與連接套21內壁的卡槽211相互匹配且可相對轉動,故在製造時 應保證較高的精度。當使用本實用新型製圖時,先量取需要的圓弧尺寸將透明橡膠座22底部的X形 定位標記221中心交叉點對準刻度尺的零刻度,調節圓規支撐杆與旋轉杆的末端距離直至 旋轉杆的筆尖達到所需尺寸。接著確定圓心位置,再將透明橡膠座22底部的定位標記221 中心的交叉點對準圓心,然後以該圓心為中心旋動旋轉杆作圓弧即可。在上述旋動旋轉杆 過程中,只要同時對支撐杆適當施加向下的壓力,即可保證透明橡膠座22緊貼圖紙表面不 產生滑動,並在卡環11和卡槽211套接的位置進行適當的潤滑(比如塗抹適量的潤滑油) 即可保證在旋動旋轉杆作圓弧的過程中卡環11與卡槽211部分的平滑轉動,這就更加減小 了透明橡膠座22打滑的可能,從而在使用方便、安全的同時保證了作圖的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包括支撐臂(1)以及設置在支撐臂(1)下端的定位針,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臂(1)下端截面為圓形,所述的定位針是由套裝在支撐臂(1)下端的 定位座( 來代替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定位座(2) 是由套裝在支撐臂(1)下端的連接套以及設置在連接套下端的透明橡膠座02) 組成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透明橡膠座 (22)底面為圓球面,且在透明橡膠座0 底面中心設置有X形的定位標記02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臂(1) 的下端側壁設置有凸出的卡環(11);所述的連接套內壁設置有與卡環(11)匹配的卡 槽 0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扎傷的圓規支撐杆,它在結構上主要包括支撐臂以及設置在支撐臂下端的定位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臂下端截面為圓形,所述的定位針是由套裝在支撐臂下端的定位座來代替的;所述的定位座是由套裝在支撐臂下端的連接套以及設置在連接套下端的透明橡膠座組成的;所述的透明橡膠座底面為圓球面,且在透明橡膠座底面中心設置有X形的定位標記;所述的支撐臂的下端側壁設置有凸出的卡環;所述的連接套內壁設置有與卡環匹配的卡槽。這樣的結構設計就在保持帶鋼製指針的圓規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為人們更安全便捷地使用圓規作圖創造了條件,特別適合學生製圖時使用。
文檔編號B43L9/02GK201881758SQ20102066721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9日
發明者祝鈺翔 申請人:祝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