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0:25:36 1
專利名稱: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次使用的臨床醫療器具,具體的說是一種注射器。
傳統的手術後止痛是採用靜脈用藥或用注射器經硬膜外導管注入止痛藥對術後病人進行止痛。該傳統的止痛方法,要麼給藥量不準確止痛不可靠;要麼用藥與病人的實際需求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根據病人的需要自行控制,且注射器易汙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給藥量準確,病人可以自己控制的且不易汙染的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止痛器的左側安裝有貯藥罐,右側安裝有注射器,注射器的出液口位於止痛器的下方,注射器的出液口與三通接頭的一端連接,三通接頭的另二端各連接一個單向活瓣的一端,左端單向活瓣的另一端與貯藥罐的出液口連接;右端單向活瓣的另一端與病人的硬膜外導管連接,注射器的針栓的尾部側壁上安裝有推紐,在尾部和止痛器上壁之間連接有拉簧,在止痛器的罩殼上有矩形齒孔,矩形齒孔內安裝遊標。
由於採用了上述方案,由遊標定位使設定給藥劑量較精確,由於只要推一下推紐便可完成注藥過程,所以病人自己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控制給藥,由於止痛器為封閉式注射器,所以保證了藥液不受空氣的汙染。該止痛器體積小、用料少、成本低、使用方便。
圖1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結構圖。
圖2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罩殼結構圖。
圖中(1)注射器、(2)推紐、(3)遊標、(4)拉簧、(5)三通接頭、(6)單向活瓣、(7)貯藥罐、(8)加藥孔、(9)空氣過濾器、(10)密封套。
安裝在止痛器左側的貯藥罐(7)下端為出液口,上端設置有加藥孔(8)和空氣過濾器(9),安裝在止痛器右側的注射器(1)的下端為出液口,出液口與三通接頭(5)的一端連接,三通接頭(5)的另二端各連接一個單向活瓣(6)的一端,左端單向活瓣(6)的另一端與貯藥罐(7)的出液口連接;右端單向活瓣(6)的另一端與病人的硬膜外導管連接。注射器(1)針栓的尾部側壁上安裝推紐(2);針栓尾部與止痛器內壁之間連接拉簧(4);注射器(1)套管後部與針栓之間連接有密封套(10)。止痛器罩殼上的矩形齒孔內安裝遊標(3),矩形齒孔設置在針栓上推紐(2)的運動軌跡上。
使用時,從貯藥罐(7)的加藥孔(8)向貯藥罐(7)內加滿藥液,根據病人需要將遊標(3)設定在一定的矩形齒孔上,這時由於注射器(1)針栓尾部拉簧(4)的作用將注射器針栓向上拉動至遊標(3)處,針栓上的推紐(2)被遊標(3)限定。針栓拉動時,注射器(1)的套管吸氣由於單向活瓣(6)的作用左端的開放,右端的閉塞,藥液被吸入套管中,當注射時,推動推紐(2)由於單向活瓣(6)的作用左端的閉塞,右端的開放,藥液被注入至人體中,如此不斷循環。
權利要求1.一種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包括、注射器、單向活瓣和貯藥罐,其特徵是在止痛器的左側安裝貯藥罐,右側安裝注射器,注射器的出液口位於止痛器的下方並同三通接頭連接,三通接頭的另二端各連接一個單向活瓣的一端,左端單向活瓣的另一端與貯藥罐的出液口連接;右端單向活瓣的另一端與病人的硬膜外導管連接,注射器的針栓的尾部側壁上安裝推紐,針栓尾部和止痛器上壁之間連接有拉簧,在止痛器的罩殼上的矩形齒孔中安裝遊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其特徵是貯藥罐的上端設置有加藥孔和空氣過濾器;注射套管後部與針栓之間連接有密封套;罩殼上的矩形齒孔設置在針栓上推紐的運動軌跡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術後病人自控性止痛器,主要包括注射器、單向活瓣和貯藥罐。在止痛器的左側安裝貯藥罐,右側安裝注射器,注射器出液口位於止痛器的下方並同三通接頭連接,三通接頭的另二端各連接一個單向活瓣,一個與貯藥罐的出液口連接,另一個與病人的硬膜外導管連接,針栓尾部與止痛器上壁之間連接拉簧,罩殼上的矩形齒孔中安裝遊標。該止痛器體積小、用料少、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5/178GK2250153SQ9623139
公開日1997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7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7日
發明者江學成, 孫曙光 申請人:孫曙光, 江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