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7:28:46 1
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生產方法,該產品屬於製藥領域;本發明是以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工藝和蔗糖、糊精配製而成。本發明產品的特點是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對風溼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服用後,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吸收快、作用迅速、療效穩定,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產品屬於製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
[0002]【背景技術】: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關節炎的病因複雜,主要與炎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臨床常見的關節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1.疼痛;2.腫脹;3.功能障礙,此外,急性感染關節炎還可以出現關節紅腫。關節炎種類繁多、病因複雜,最常見的是類風溼關節炎,一般認為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菸與遺傳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I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本發明是一種治療風溼性關節炎服用的中成藥顆粒,以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 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工藝配製而成,其中杜仲、牛蒡子、透骨草為主要藥物,杜仲味甘、性溫,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衝任,治療關節痛或酸軟無力的作用;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的功效;透骨草具有祛風溼、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對治風溼痛、閃挫傷、無名腫毒有明顯的療效。本發明產品的特點是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對風溼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服用後,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吸收快、作用迅速、療效穩定。
[0003]
【發明內容】
: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配製方法,該中成藥顆粒是適應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具有副作用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吸收快、作用迅速、療效穩定。生產該產品使用的原料有: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共17種中藥材經熬製後再濃縮製成的清骨佔最終重量的72%_74%,鹿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配製品佔最終重量的26%-28%。
[0004]本發明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批量配製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方法,其特徵由以下步驟構成:
(I)將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送入熬製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製,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小時後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5小時後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後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2%-74%。
[0005](2)將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混合後佔最終重量的26%_28%,然後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後送入烘乾機烘乾,即得成品。[0006](3)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07]步驟(1)所述的中藥材配方重量比為:11%杜仲、7%牛蒡子、11%透骨草、4%老鶴草、5%炙甘草、4%麻黃草、4%制川烏、5%制草烏、5%烏梅、5%紫草、6%牛漆、5%馬錢子、7%山甲珠、7%姜、6%生地、5%白朮、4%桂枝。
[0008]步驟(2)所述的烘乾溫度為38_40°C。
[0009]本發明產品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的配製方法,該顆粒劑服用方便、副作用小,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服用後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吸收快、作用迅速、療效穩定。
[0010]【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重量比為11%杜仲、7%牛蒡子、11%透骨草、4%老鶴草、5%炙甘草、4%麻黃草、4%制川烏、5%制草烏、5%烏梅、5%紫草、6%牛漆、5%馬錢子、7%山甲珠、7%姜、6%生地、5%白朮、4%桂枝送入熬製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製,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小時後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5小時後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後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2%。將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混合後佔最終重量的28%,然後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後送入烘乾機烘乾,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11]實施例2:
將重量比為11%杜仲、7%牛蒡子、11%透骨草、4%老鶴草、5%炙甘草、4%麻黃草、4%制川烏、5%制草烏、5%烏梅、5%紫草、6%牛漆、5%馬錢子、7%山甲珠、7%姜、6%生地、5%白朮、4%桂枝送入熬製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製,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小時後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5小時後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後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3%。將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混合後佔最終重量的27%,然後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後送入烘乾機烘乾,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0012]實施例3:
將重量比為11%杜仲、7%牛蒡子、11%透骨草、4%老鶴草、5%炙甘草、4%麻黃草、4%制川烏、5%制草烏、5%烏梅、5%紫草、6%牛漆、5%馬錢子、7%山甲珠、7%姜、6%生地、5%白朮、4%桂枝送入熬製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製,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小時後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5小時後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後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4%。將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混合後佔最終重量的26%,然後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後送入烘乾機烘乾,即得成品。該中成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其使用的原料包括: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共17種中藥材經熬製後再濃縮製成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2%-74%,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配製品佔最終重量的26%-28% ;其特徵是:步驟(1)將杜仲、牛蒡子、透骨草、老鶴草、炙甘草、麻黃草、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紫草、牛漆、馬錢子、山甲珠、姜、生地、白朮、桂枝送入熬製容器,第一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熬製,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小時後倒出頭液;第二次添加藥材數量4倍的水先大火將水燒開,再文火熬製2.5小時後倒出二液;將頭液、二液濾去雜質後送入濃縮機,濃縮成為相對密度為1.4的清膏,佔最終重量的72%-74% ;步驟(2)將蔗糖和糊精按1:1.2的比例混合後佔最終重量的26%-28%,然後和清膏混合,用攪拌機械攪拌均勻,經造粒機造粒後送入烘乾機烘乾,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其步驟(1)的特徵是:所述的中藥材配方重量比為:11%杜仲、7%牛蒡子、11%透骨草、4%老鶴草、5%炙甘草、4%麻黃草、4%制川烏、5%制草烏、5%烏梅、5%紫草、6%牛漆、5%馬錢子、7%山甲珠、7%姜、6%生地、5%白朮、4%桂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其步驟(2)的特徵是:所述的烘乾溫度為38-40°C。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關節炎的中成藥顆粒,其使用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5克,飯後半小時用溫開`水送服。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656545SQ20121033061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徐州市欣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