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1:31: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載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實用的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
背景技術:
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動汽車產品正在快速發展,但制約其發展及普及的一個瓶頸仍然是續航能力,亦即電池的供電能力。隨之而來的,對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就提出了需要更小的功耗,對待機狀態下功耗需要足夠低等要求。對電源進行分級控制、儘可能設計更低功耗的電路等都可以達到低功耗目標,但這些方式設計複雜度都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實用的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可用簡單架構實現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待機狀態下幾乎零功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包括:常規電源模塊、低功耗控制模塊,所述常規電源模塊包括鉗位浪湧等保護模塊、LDO,所述低功耗控制模塊包括第一MOSFET、第一二極體、第二二極體、第三二極體、第二MOSFET。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鉗位浪湧等保護模塊包括TVS鉗位電路、自恢復保險絲、支撐電容、防反電路、共模抑制電路等。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LDO包括整車低壓電源轉換為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所需的電源的系列轉換和保護電路。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低功耗控制模塊包括第一MOSFET、第一二極體、第二二極體、第三二極體、第二MOSFET,第一MOSFET的第二端與鉗位浪湧等保護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MOSFET的第三端與LDO的輸入端連接,第一MOSFET的第一端與第二MOSFET的第二端連接,第二MOSFET的第三端連接地線,第一二極體的陰極與第二二極體的陰極、第三二極體的陰極相併聯,並與第二MOSFET的第一端連接,第一二極體的陽極連接鑰匙信號,第二二極體的陽極連接硬線喚醒信號,第三二極體的陽極與MCU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採用鑰匙信號、硬線喚醒信號與MCU休眠控制信號並聯的方式對低功耗控制電路進行控制,可對多種需求實現實時喚醒;
2、低功耗控制電路串聯在保護電路模塊和LDO模塊之間,當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處於待機狀態下可實現幾乎零功耗;
3、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正常工作後,由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自主控制再次進入休眠待機狀態的時機,實現了延時斷電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用的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一較佳實施例的框架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鉗位、浪湧等電源保護電路,2、主開關第一MOSFET,3、LDO,4、第一二極體,5、第二二極體,6、第三二極體,7、第二MOSFET。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實用的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低功耗架構,包括:常規電源模塊、低功耗控制模塊,所述常規電源模塊包括鉗位浪湧等保護模塊1、LDO3,所述低功耗控制模塊包括第一MOSFET 2、第一二極體4、第二二極體5、第三二極體6、第二MOSFET 7。
所述鉗位浪湧等保護模塊包括TVS鉗位電路、自恢復保險絲、支撐電容、防反電路、共模抑制電路,其依次電性連接,並由共模抑制電路形成輸出端等。
所述LDO包括整車低壓電源轉換為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所需的電源的系列轉換和保護電路,採用π濾波形成輸入,並對LDO形成電源支撐,所需的系列電源由GM7130完成轉換,並形成輸出。
所述低功耗控制模塊包括第一MOSFET、第一二極體、第二二極體、第三二極體、第二MOSFET,第一MOSFET的第二端與鉗位浪湧等保護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MOSFET的第三端與LDO的輸入端連接,第一MOSFET的第一端與第二MOSFET的第二端連接,第二MOSFET的第三端連接地線,第一二極體的陰極與第二二極體的陰極、第三二極體的陰極相併聯,並與第二MOSFET的第一端連接,第一二極體的陽極連接鑰匙信號,第二二極體的陽極連接硬線喚醒信號,第三二極體的陽極與MCU(圖未示)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採用鑰匙信號、硬線喚醒信號與MCU休眠控制信號並聯的方式對低功耗控制電路進行控制,可對多種需求實現實時喚醒;低功耗控制電路串聯在保護電路模塊和LDO模塊之間,當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處於待機狀態下可實現幾乎零功耗;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電源正常工作後,由電動車用車載電子裝置自主控制再次進入休眠待機狀態的時機,實現了延時斷電的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