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3:16:01
專利名稱: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下遊覽觀光潛艇均為密封結構,乘員只能通過觀察窗觀賞水下景觀,不能與水和水生動植物直接接觸,影響了乘客的興致。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製造成本低、安全係數高、觀賞效果好,乘客能與水和水生動植物直接接觸的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有一個艇體,在艇體上部設有座艙,在座艙內設有座席,在艇體內設有電動驅動裝置、潛浮系統和氧氣瓶組,在艇體底部設有配重體,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座艙頂部敞口,且在座席上設有乘員安全鎖緊裝置,在座席上設有呼吸管,所述的呼吸管通過控制閥門與氧氣瓶組相連接。
上述的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在座艙頂部對應敞口處設有防護網,在防護網上設有活動門。
上述的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在座艙內設有輕質定向浮塊,以使潛艇航行更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緊湊、製造成本低,安全係數高、觀賞效果好,使乘客能與水和水生動植物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乘客興致。
圖面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外形圖。
圖中艇體1,防護玻璃2,呼吸管3,防護網4,座艙5,座席6,乘員安全鎖緊裝置7,水密艙門8,機械間9,後壓載水艙10,舵11,螺旋漿12,驅動軸13,配重體14,主電動機15,氣泵16,潛浮貯氣罐17,管路18,上浮保安器貯氣罐19,單向閥20,蓄電池組21,氧氣瓶組22,潛浮轉向加速器23,前壓載水艙24,控制儀錶板25,快速上浮保安器26,輕質定向浮塊27,活動門28。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有一個鋼板製成的耐壓艇體1,在艇體1前上部設有防護玻璃2,在艇體1上部設有座艙5,在座艙5中部沿縱向設有輕質定向浮塊27,輕質定向浮塊27可採用硬質泡沫塑料製成。在座艙5前部設有密封式控制儀錶板25,在座艙5內設有座席6,所述的座艙5頂部為敞口,且在座席6上設有乘員安全鎖緊裝置7,所述的乘員安全鎖緊裝置7可採用鎖緊帶或鎖緊架。在每個座席6上配裝有呼吸管3,在座艙5頂部對應敞口處設有防護網4,在防護網4上設有活動門28,活動門28通過鎖緊銷可鎖緊在防護網4上。在艇體1上部兩側嵌入有摺疊式快速上浮保安器26,在艇體1內設有由蓄電池組21、主電動機15、驅動軸13、螺旋漿12構成的電動驅動裝置,在艇體1尾部設有舵11,在艇體1內設有氧氣瓶組22,所述的呼吸管3通過控制閥門與氧氣瓶組22相連接。在艇體1中部設有機械間9,機械間9頂部設有水密艙門8,在機械間9內設有潛浮貯氣罐17、上浮保安器貯氣罐19及氣泵16,在艇體1前部和後部與機械間9相鄰處分別設有前壓載水艙24和後壓載水艙10,在前壓載水艙24和後壓載水艙10設有通海閥,所述的潛浮貯氣罐17通過管路18及單向閥20分別與前壓載水艙24和後壓載水艙10相通,氣泵16通過閥門分別與控制儀錶板25相連接,所述的上浮保安器貯氣罐19通過管路與快速上浮保安器26相通,以實現快速上浮。上述的潛浮貯氣罐17、管路18、單向閥20、前壓載水艙24以及後壓載水艙10和氣泵16部件構成潛浮系統。在艇體1底部設有配重體14,在艇體1前端設有潛浮轉向加速器23。
使用時,乘員穿好潛水衣或泳裝,打開活動門28,進入座艙5,坐在座席6上,通過乘員安全鎖緊裝置7將乘員固定坐席6上,並戴好呼吸管3,關好活動門28,即可操控該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下潛。
權利要求1.一種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包括艇體(1),在艇體(1)上部設有座艙(5),在座艙(5)內設有座席(6),在艇體(1)內設有電動驅動裝置、潛浮系統和氧氣瓶組(22),在艇體(1)底部設有配重體(14),其特徵是所述的座艙(5)頂部敞口,且在座席(6)上設有乘員安全鎖緊裝置(7),在座席(6)上設有呼吸管(3),所述的呼吸管(3)通過控制閥門與氧氣瓶組(22)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其特徵是在座艙(5)頂部對應敞口處設有防護網(4),在防護網(4)上設有活動門(2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其特徵是在座艙(5)內設有輕質定向浮塊(27)。
專利摘要一種敞開式遊覽觀光潛艇,包括艇體,在艇體上部設有座艙,在座艙內設有座席,在艇體內設有電動驅動裝置、潛浮系統、氧氣瓶組,在艇體底部設有配重體,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座艙頂部敞口,且在座席上設有乘員安全鎖緊裝置,在座席上設有呼吸管,所述的呼吸管通過控制閥門與氧氣瓶組相連接。優點是結構緊湊、製造成本低,安全係數高、觀賞效果好,使乘客能與水和水生動植物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乘客興致。
文檔編號B63G8/04GK2880669SQ20062009024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3日
發明者趙鶴鳴 申請人:趙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