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禮儀差別(中西方禮儀差在哪兒)
2023-04-16 21:12:25
說起中西方禮儀的差異,先講一個真實的事兒。一位英國人到中國朋友家裡作客,熱情的女主人做了一桌子豐盛的菜餚,飯桌上笑著對這位遠道而來的英國朋友說:「我廚藝一般,隨便做了幾個家常菜,您湊合著吃哈。」這位英國人就安慰她說:「沒關係,這次沒做好,下次還有機會。」您看,明明是這位女主人禮貌性的謙虛,說客套話,沒成想這老外當真了,還反過來安慰她,滿擰。
中華禮儀是內外兼修的「和」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儒、釋、道文化的融合。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通過自身的修為,積極入世,主動創造。佛教重來世,認為人的煩惱皆是由自己造成的,要力戒貪、嗔、痴,尊重人的心性。道家講究的是順勢而為,不幹預他人,寧靜淡泊名利。
雖然這三種主流文化各有千秋,但它們有著共同的精神主張:比如「謹言慎行」、「反躬自省」,時時檢點自己的言行得失。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體現的就是這種精神。傳承了這樣的文化血脈,中國人身上大多有內斂、沉靜之氣,有謙遜的美德,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的儒雅風度。
《品位致勝》
《中華禮儀教程》
西方禮儀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文化
在西方傳統中,人們習慣稱其文化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就應該是平等、獨立的。所以,西方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在乎自己的感受。
就拿稱謂和語言交流方式來說吧,在長輩或領導上司面前,中國人稱呼對方絕對不可能直呼其名,有反對的意見和想法,也往往不會直接頂撞和反駁。而西方人則不同,他們可以對長輩和上司直呼其名,直接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冒犯。
中華禮儀重尊卑,西方禮儀重細節
中華禮儀講究長幼、尊卑,還拿吃飯這件事來說,飯桌上如果長輩、上司不動筷子夾菜,晚輩下屬就不好先吃。西方人則不同,他們更關注一些細節,比如儀態是否優雅,主客之間見面誰應該先伸手握手、落座時從椅子的哪側入座合適、刀叉、勺子怎麼用才算是有教養。注重細節的這些習慣,甚至也運用到了工作和經營管理中,細節決定成敗,就是他們的口頭禪。西方人身上的紳士風度、淑女氣質,多半也是因為對這些細節的嚴格恪守和自律培養起來的。
禮儀是行為規範,是文明、高級的行為。不同文化背景下,風俗不同,人們的言行舉止自然有差異,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也無需盲目崇拜,咱們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入鄉隨俗就好。
原創: 王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