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工作報告暖心話來啦(最高檢服務大局篇)
2023-04-16 10:48:32 2
「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重大改革部署以來,公益訴訟檢察歷經頂層設計、法律授權、試點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開等階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益司法保護道路。
從綠水青山到藍天白雲,從「舌尖安全」到「腳下安全」,從古樹珍禽到文物和文化遺產,從英烈保護到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保護,從個人信息安全到網絡治理……公益訴訟檢察緊緊圍繞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辦案力度不斷加大,案件範圍不斷拓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推開以來,截至今年9月共立案辦理案件72萬餘件,為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作出了檢察貢獻。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6年1月5日,視察重慶並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提出
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中國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承擔懲治和預防犯罪、對訴訟活動進行監督等職責,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年9月11日,致信祝賀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時指出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2019年9月18日,在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
要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2021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也屬於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2022年1月27日,在山西省晉中市考察調研時指出
高層部署不斷推進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開展為期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
2017年7月1日,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正式實施,正式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2018年3月,「兩高」發布《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年12月進行了修訂
2019年1月,最高檢會同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聯合會籤《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20年4月,最高檢、中央軍委政法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軍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協作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大對破壞軍事設施、侵佔軍用土地等涉軍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力度
2020年7月28日,最高檢會同中央網信辦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意見》
2022年5月,最高檢與水利部共同制定《關於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
2022年5月11日,「兩高」發布《關於辦理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案件範圍不斷拓展
2017年,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規定,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範圍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
2018年,英雄烈士保護法將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範圍拓展至英烈權益保護
2020年9月,最高檢印發《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穩妥辦理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生物安全、婦女兒童及殘疾人權益保護、網絡侵害、扶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公益損害案
2021年6月,黨中央印發《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2022年1月,全國檢察長(擴大)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重點辦理網絡治理、金融證券、智慧財產權、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婦女權益保障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
法律授權不斷增加
自2017年以來,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英雄烈士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安全生產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壟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先後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作出明確規定
南四湖專案
2021年,檢察機關在辦理南四湖專案過程中對一處工業排汙口進行取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後對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最高檢強化政治意識,於2021年4月8日決定對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問題立案並成立專案組,從更高層面解決「九龍治水」的難題,主動為大局服務。南四湖專案是最高檢繼萬峰湖專案後,直接立案辦理的第二起公益訴訟案件。
共護大運河
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檢察機關對三地交界處水源地保護區進行聯合巡航。近年來,江蘇省檢察機關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凝聚各方合力,共同守護大運河。2019年8月,江蘇8個沿運河的市級檢察機關成立「大運河保護同盟」,推動大運河保護內外聯動、地區協作。2022年6月,最高檢牽頭組織籤訂了《大運河沿線八省(直轄市)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跨區域管轄協作意見》,為大運河公益保護「上下遊同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野生動物保護
近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聯合類烏齊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西藏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馬鹿保護相關工作開展情況。野生動物保護對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野生動物保護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歸屬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領域,是檢察公益訴訟的法定領域之一。近年來,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檢察職能,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辦理了一批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件,取得良好成效。
守護古村落
今年4月,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對該區天門村古村落保護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取證。水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該區天門村古村落保護範圍內,有農戶擅自新建、改建、擴建磚混結構建築物,致原有的傳統格局和建築風貌遭受一定程度破壞,另有部分吊腳樓柱頭被蛀蟲啃食,使木結構吊腳樓存在倒塌等安全隱患。對此,該院從推動文化傳承、促進人居環境整治、排除安全隱患等方面向有關單位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
助力茶產業發展
四川省旺蒼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辦理茶產業保護公益訴訟案件中,走訪茶農了解情況。生態環境保護和食藥安全問題,事關民生民利,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2020年7月,最高檢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主要圍繞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突出問題開展監督,以三年為期打集群戰役、啃硬骨頭。
快速檢測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幹警利用快速檢測室設備,對被汙染溝水進行取樣檢測。近年來,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強化藉助現代科技辦案的意識,引入檢察技術人員參加辦案組,積極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快速檢測設備、鑑定評估等方式,破解公益訴訟調查取證難問題,提升辦案質效。
無障礙通行是我們最渴望的事
我從小腿腳不便,自從前兩年買了一輛電動小三輪後,終於告別了出行不便的生活,但又常常為充電煩惱。202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呂勇說他們要開展城市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監督活動,邀請我一起進行監督,我馬上答應了。要知道,能實現無障礙通行是我們這些行動不便的人最渴望的事。
走進石拐區錦園春小區,街坊鄰居都是我熟悉的人。這些年,作為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也是最基層的人大代表,我習慣走進大街小巷,聽居民的心聲,傳遞社區的需求,儘自己所能為群眾做更多的事。我覺得這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很相似: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錦園春小區共有居民住宅樓25棟,其中包含8棟廉租房,住戶以老年人、殘疾人、低保戶為主。據呂勇介紹,石拐區檢察院在對區範圍內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排查的過程中發現,該小區的物業服務中心未設置無障礙通行坡道和無障礙停車位,公園綠地缺少無障礙通道,導致許多老年人、殘疾人無法享受物業服務、參與社區活動。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對石拐區廉租房進行了重點走訪調查,發現問題線索6件14處,包括坡道過於陡峭、光滑;有的單元門口沒有設置坡道;無障礙停車位匱乏等。最終,檢察院立案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2件,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職責,及時全面排查轄區內住宅小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改。檢察建議發出4天後,相關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與檢察院取得聯繫,針對無障礙設施安全隱患問題整改進行討論,並現場制定初步整改方案。
「針頭大點兒的事,檢察院也管了?」走訪中,群眾的疑問讓我感慨萬千。針頭大的小事,牽著公共設施安全管理的「點」和「面」。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把「針頭大的小事情」做好、做實,才能讓群眾真滿意。
據我了解,2021年11月,行政機關就針對轄區37處設施和140餘戶單元入戶門開展了無障礙設施維護維修工作,並針對廉租房的無障礙設施突出問題,聯繫區殘聯、物業公司,對殘疾人情況進行實地走訪或電話確認,按需求新增無障礙停車位10處,優化小區公共空間和公園綠地無障礙通道12處。現在,大多小區能夠無障礙通行了,我發自內心地高興。
(講述人: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人大代表張勝利 整理:李楠)
共同守護英雄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生活在張富清老英雄後半輩子紮根奮鬥的土家縣城——湖北省來鳳縣。在這裡,我和其他人一起成立了退役軍人工作室,自發為烈士家屬及退役軍人開展志願服務。
2021年7月,我了解到縣檢察院與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就與縣檢察院聯繫,向他們反映了我了解到的烈士墓保護現狀。檢察官們迅速對縣域內烈士墓進行摸排梳理,發現個別散葬烈士墓損毀、烈士陵園道路被破壞,部分烈士紀念設施年久失修、紀念碑字跡模糊,陵園內雜草叢生。針對這些問題,縣檢察院迅速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及相關鄉鎮開展磋商,討論研究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未履職到位的問題。本來很擔憂事情能否落到實處,但讓我意外的是,很快達成磋商結果,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制定了《來鳳縣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方案》,圍繞四個方面進行整改:建立全縣烈士紀念設施臺帳、個性化制定整修方案、常態化維護烈士紀念設施、聯動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等。
整改過程中,有一點我高度贊同,那就是在「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同時,杜絕「一刀切」的粗暴處理方式,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個性化地整修。針對零散烈士墓,儘量遷至附近烈士墓群或烈士陵園,不能遷的就地修繕,換新重砌墓碑、墓體等紀念設施,整理周圍的雜草。針對烈士墓群及烈士陵園,整修圍牆、大門、墓碑、墓體、門牌標識牌等紀念設施,對已模糊的墓碑字體進行修復刻印和描紅,對墓體垮塌及雜草叢生的地方進行重新砌築。通過這種方式,確保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不漏一處,應修盡修」。
我很遺憾未能參加今年3月縣檢察院組織的公益訴訟「回頭看」,但從始至終檢察官一直在向我反饋整改的進展情況:舊司鎮散葬烈士墓的墓體已重新磚砌,墓碑已換新重立,周圍路面和祭掃臺已全部硬化;百福司烈士陵園的道路已被恢復硬化,墓地修葺一新,紀念碑已翻新、字體描紅,周圍環境煥然一新。檢察官告訴我,全縣各鄉鎮整改烈士紀念設施共85處,投入資金約42.2萬元。
在烈士墓前,我回憶起這些年我們堅持做的志願工作,對縣檢察院、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及各鄉鎮工作人員的努力非常感慨。碑文上的一筆一畫都蒼勁有力,講述著昨天和今天的故事,英雄守護著我們,我們又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英雄和腳下的土地,這也將是我們永遠的心願。
(講述人:湖北省來鳳縣退伍軍人李華 整理:戴小巍 莫開敏 胡鑫)
來源:檢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