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治理最新消息(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2023-04-16 13:29:05 3
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傅希做介紹。黃磨西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黃磨西 李亞芬)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幹部群眾把洱海保護治理擺在壓倒性位置,動員一切力量,採取一切措施,開啟了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的新徵程。
8月13日,在「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大理、麗江專場,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傅希就大理州在洱海保護治理工作中構建的截汙治汙「五大體系」情況做詳細介紹。
近年來,在洱海治理工作中大理州不斷創新,構建了城鄉一體的生活汙水收集處理體系,該工程體系於2018年6月30日如期閉合運行,共建成19座汙水處理廠、135個汙水處理站、4461.6公裡管網、12.08萬個化糞池、2.76萬畝溼地,成功構建了覆蓋全流域「從農戶到村鎮、收集到處理、尾水排放利用、溼地深度淨化」的城鄉生活汙水收集處理體系,成為洱海保護治理史上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程。
同時,大理州還構建了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處置體系,該體系建立了「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鎮鄉清運、縣市處理」的體系,每天能完成900噸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實現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為減少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汙染負荷,大理市構建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體系,該體系在洱海流域推進以「三禁四推」為主的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作,出臺洱海流域農藥、化肥經營使用管理辦法,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該體系實施以來,洱海流域大蒜種植面積從2017年的12.36萬畝減至2018年的2.18萬畝,完成禁養區內46家畜禽規模養殖場關停搬遷。
不僅如此,大理州還構建了環湖生態防護體系,2018年大理市劃定洱海保護的藍線、綠線和紅線,如期完成了環湖綠線內1806戶的生態搬遷,拆除建築面積約64.8萬平方米。2019年,大理州啟動了129公裡洱海湖濱緩衝帶修復和洱海綠道建設,從根本上杜絕「人進湖退」。全面實施流域面山綠化工程建設,著力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結合《洱海保護管理條例》修訂和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需要,將洱海全流域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進行分級管控,流域生態空間管控將更加有力。
同時,大理州構建了清水入湖工程體系,持續整治大理市無序取水,封堵城市建成區地下井和蒼山十八溪無序取水口。並建成流域內「三庫連通」清水直補工程、13座大理市城鄉自來水廠,實施了27條主要入湖河道生態化治理、洱海海西五鎮清水疏導、農業面源汙染末端攔截消納等工程建設,實現了億方清水入湖。
經過一系列強力有效的措施,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保護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初步成效,在國家生態環境部關於2018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通報中,洱海全年水質為優。
值得矚目的是,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率國家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到大理專題調研洱海保護治理工作,對過去幾年省、州開展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接下來,大理州將始終牢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囑託,全力拼搏、全力奮戰,堅決打贏打好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攻堅戰,守洱海一片清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