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區別(時下爆火歌曲中的公基知識)
2023-04-16 07:26:02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芒種》——趙方婧/音闕詩聽
「於鮮活的枝丫,凋零下的無暇。」
1. 芒種節氣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我國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時節;華南地區處在龍舟水時節。比起立夏時,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在農村,芒種前後是一段農事活動非常忙碌的時間,既涉及收穫,也涉及播種。
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佛教在我國的傳播
《芒種》的歌詞中也提到了很多佛教元素。
印度佛教一般認為是漢朝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公元64年,漢明帝「漢明感夢,初傳其道」。遂派使者前往西域訪求佛法。白馬寺:漢明帝時期建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魏晉時期,佛教「般若性空」思想在士大夫階層得到廣泛傳播。南朝時期各帝王皆信奉佛教,梁武帝建造了大量佛寺,並四次出家都由朝廷出資贖回。北魏文帝建造了雲岡石窟,孝文帝營建了龍門石窟。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隋文帝建造了國家寺院—大興善寺,作為弘揚佛教文化中心。兩宋時期定道教為國教,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元明兩朝,禪宗、律宗兼容儒釋道思想,得到發展。清初皇室信奉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受到抑制。乾隆時期編譯的《漢滿蒙藏四體合璧大藏全咒》,對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近代和當代,佛教思想進一步和哲學文化融合,佛教倡導的「緣起、因果、慈悲、圓融」對當下社會大眾普遍「金錢至上、信仰缺失」是一種啟迪和精神回歸。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
二、《雅俗共賞》——許嵩
「他們說快寫一首情歌雅俗共賞,落筆傳神還要容易傳唱。」
1.雅俗共賞
雅俗共賞出自明代孫仁孺的《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文化水平高、審美能力高的人謂之雅(文雅之人),文化水平一般或是沒有多少文化、審美能力一般的人謂之俗(通俗之人)。文藝作品或文藝表現所表達出來的藝術美,文雅之人和通俗之人都能夠欣賞,謂之雅俗共賞。
2.陽春白雪&下裡巴人
《孤芳自賞》歌詞中唱到「誰的故事有營養,大俗或大雅的都在理直氣壯。灑狗血或白雪的現場,都邀我觀賞,還真是大方。」
形容高雅藝術作品常用成語「陽春白雪」,陽春白雪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較高雅的歌曲,後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與陽春白雪相對的成語就是下裡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今用於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出自《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需要注意的是,下裡巴人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語。
三、《墜落星空》——小星星Aurora
「我這一次,偏離了航道,任黑夜吞噬,安靜等待軌跡的放逐,逃逸地心引力,成全了彼此。」
1.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指的是一切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產生的互相吸引的作用力。地球對其他物體的這種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其他物體所受到的地心引力方向向著任何方向。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兩種物質之間都有引力。
2.天宮二號回家
2019年7月1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以來,先後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4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並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裡,完成多項拓展試驗,為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約600公斤重的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開展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重大應用效益的成果。
四、《不謂俠》——蕭憶情Alex
「向江南折過花,對春風與紅蠟,多情總似我,風流愛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