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北部工業區創業園入駐條件(秦皇島開發區創業30年)
2023-04-16 07:06:37 1
秦皇島北部工業區創業園入駐條件?解讀30年秦皇島開發區的發展歷程,就如同與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對話回憶細數30年的創業生涯,能深刻感受到,這其中,有爬坡過坎的艱難與勇氣,更有勵精圖治的創新與拼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秦皇島北部工業區創業園入駐條件?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秦皇島北部工業區創業園入駐條件
解讀30年秦皇島開發區的發展歷程,就如同與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對話。回憶細數30年的創業生涯,能深刻感受到,這其中,有爬坡過坎的艱難與勇氣,更有勵精圖治的創新與拼搏。
做大做強產業,是開發區的立區和強區之本,30年裡,開發區的建設者們始終圍繞的,就是如何固本強基,立足壯大產業發展,堅持把產業科學布局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作為幹事創業的根本出發點。
建區的頭一個10年間,這是開發區建設者創業的起步期:實力不強,發展不快,產業定位不清晰、不明確。在1994年以前的招商項目上,開發區以勞動力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項目為主,落戶區內的企業也多數為勞動密集型。這期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模式仍停留在改革開放初期流行一時的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三來一補」的模式,沒有自己的產業定位特色。當然,這其中有著歷史的和發展的因素,畢竟,這已經是當初能夠做到的最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越加解放,為破解產業定位和結構難題,1993年2月,開發區首個鼓勵促進高新技術及產業發展的政策——《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鼓勵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有關政策規定》出臺,拉開了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序幕,這為廣大開發區建設者幹事創業設立了初步發展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1995年至2000年,開發區步入第二次創業階段。期間,《秦皇島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了將開發區「建成以現代工業和臨港工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繁榮進步的生態型現代化的開放型經濟區」。從此,開發區項目招商對象逐漸向臨港產業、高新技術、跨國集團3個方向傾斜。
在招商項目上,秦皇島開發區注重吸引外資項目、工業項目、出口創匯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成功引進了中日合資磷酸製品、臺資大口徑直縫埋弧焊鋼管加工、中新合資大豆加工、哈爾濱動力集團燃氣輪機械製造、東北大學軟體開發、華博晶體製品等一批重大項目。哈爾濱動力集團、美國GE公司、泰國正大集團、韓國LG電子集團、新加坡豐益、美國ADM、英國TI、日本旭硝子玻璃、德國威樂等國內外著名集團公司,紛紛進入開發區。
在園區建設方面,開發區堅持發揮「築巢引鳳」效應,從2001年開始,設立了不同國別、不同功能的產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產業園區呈良性發展態勢,「一區多園」格局初具規模。通過積極搭建創新載體,特別是燕山大學科技園的「園中園」模式,依託燕山大學和開發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成為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各類人才創業的載體,領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入駐園區。此外,數谷翔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河北省軟體產業基地等一系列技術轉化平臺,在扶持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來,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湧現出了海灣安全技術、康泰醫學、燕大軟體等一批響噹噹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經濟主體的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並成長為集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園區於一體的多功能新區,形成了糧油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重大裝備製造等特色產業。
2008年,是開發區發展另一個重要的轉折年,開發區確立了發展數據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把數據作為一種產業發展,提出了打造「中國數谷」的目標,力爭佔據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制高點。
「2008年,開發區下定決心調整全區產業結構,我們把資源佔用情況、能源消耗情況以及環保、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做了全面調查和分析,隨後決定淘汰一批、轉移一批、改造升級一批。」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胡英傑介紹說,「開發區在全市率先提出以數據產業為突破口,集中力量發展節能環保、數據產業、生物工程和新能源產業,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市經濟發展增長極。」
2010年,作為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標誌性建築——數谷大廈破土動工,吹響了整個數據園區建設的號角;2012年,開發區與中科院北京分院籤署協議,合作共建「秦皇島(中科院)數據產業研發轉化基地」,引進了中科院遙感所、自動化所、地理所等15個項目;2013年7月,西安交大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開發區共建「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秦皇島示範中心」;2014年,在對接京津協同發展戰略中,開發區又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中關村海澱園秦皇島分園在開發區正式開園揭牌,成為中關村海澱園在京外建立的首個分園……開發區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儲備雄厚,空間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數據產業已形成規模聚集效應。
30年的創業過程裡,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突破重圍找準定位,再到積極轉型升級,開發區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綠色崛起的發展路徑,成為全市最強增長極、全省一流開發區和全國聞名特色產業園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