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8:07: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背光源後段組裝上下增光片料由人工組裝,速度慢,效率低,且精度低,難度大,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用於自動上料組裝的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該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能自動上料,效率高。
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包括水平板和立板;
水平板上設有Z軸絲杆(17)、毛刷(3)和2根導柱(1),放料平臺(2)安裝在2個導柱上,放料平臺由Z軸絲杆驅動從而能夠沿導柱做升降運動;毛刷為兩隻,位於放料平臺的兩側;
水平板上還設有機械手(16),機械手上集成有帶電機(5)的Z軸運動機構(15);
立板上設有進料平臺(4)、上膠帶氣脹軸(8)、壓緊膜片裝置(9)、上收料氣脹軸(10)、包膠過渡輥(12)、下膠帶氣脹軸(13)和下收料氣脹軸(14)。
立板上還設有第一壓緊氣缸(7)和第二壓緊氣缸(11)。第一壓緊氣缸(7)和第二壓緊氣缸的作用是進行兩次壓緊膜片,膜片送到刀口位置時容易撕開兩面保護膜,採用步進電機進行驅動。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採用全自動的機構實現片料的提升、移動、揭膜等工序,自動化程度高,效率高,特別適合生產線上自動化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導柱,2-放料平臺,3-毛刷,4-進料平臺,5-電機,6-包膠壓緊軸,7-第一壓緊氣缸,8-上膠帶氣脹軸,9-壓緊膜片裝置,10-上收料氣脹軸,11-第二壓緊氣缸,12-包膠過渡輥,13-下膠帶氣脹軸,14-下收料氣脹軸,15-Z軸運動機構,16-機械手,17-Z軸絲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背光源片料上料機構,包括水平板和立板;
水平板上設有Z軸絲杆17、毛刷3和2根導柱1,放料平臺2安裝在2個導柱上,放料平臺由Z軸絲杆驅動從而能夠沿導柱做升降運動;毛刷為兩隻,位於放料平臺的兩側;
水平板上還設有機械手16,機械手上集成有帶電機5的Z軸運動機構15;
立板上設有進料平臺4、上膠帶氣脹軸8、壓緊膜片裝置9、上收料氣脹軸10、包膠過渡輥12、下膠帶氣脹軸13和下收料氣脹軸14。
立板上還設有第一壓緊氣缸(7)和第二壓緊氣缸(11)。
工作過程說明:人工把一疊片料放入進料平臺4上,通過Z軸絲杆17和導柱1的向上傳動把片料產品一片一片往上送,然後通過機械手16搬運和Z軸運動機構15共同完成片材搬運到膠帶上,通過毛刷3分離疊片現象。毛刷為現有的納米毛刷;通過包膠壓緊軸6的傳動以及上膠帶氣脹軸8和下膠帶氣脹軸13的膠帶粘合片料送入到包膠過渡輥12,再通過壓緊氣缸11壓緊,從而將片材粘緊,可以把兩面的保護膜撕開,然後通過上收料氣脹軸10和下收料氣脹軸14收取兩面膠帶的保護膜廢料,剝出來的片料經過機械手和校正位貼附到背光源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