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緩衝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6:08:26 1
專利名稱:抽屜緩衝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抽屜緩衝器
枝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家具領域,尤其是一種安裝在抽屜上的抽屜緩衝器。
背景技術:
安裝了導軌的抽屜拖動起來十分順滑,為了避免抽屜關閉的時候產生撞擊和發出響聲,大多數都另外附加安裝了緩衝器,如名稱為導軌安全緩衝器的專利(公開號為CN2790287,
公開日為2006年6月28日),它包括齒條和單向阻尼裝置,單向阻尼裝置包括底殼、中殼、頂殼、帶凸軸的阻尼盒、阻尼盒蓋、帶中軸的阻尼片、密封圈和齒輪;底殼和頂殼都對應開有具有長、短軸的長孔,阻尼片上開有通孔,阻尼片安裝在阻尼盒內,阻尼盒內裝有阻尼油;阻尼盒蓋蓋合在阻尼盒上,阻尼片的中軸穿出阻尼盒的部分與齒輪內孔固接,阻尼片中軸的末端穿進頂殼的長孔內;阻尼盒的外圓周上有齒,阻尼盒的凸軸與阻尼片的中軸同軸,阻尼盒的凸軸穿進底殼的長孔內;中殼的內壁沿長孔的長軸方向的一側有制動齒;齒輪與齒條嚙合。此實用新型在抽屜向裡推合時產生很好的阻尼效果,使抽屜拍合得沒有響聲。但是它的結構複雜,還要設置一條比較長的齒條,佔的空間比較大,使緩衝器顯得不緊湊而且安裝齒條時的精度要求高。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安裝簡便、緩衝效果好的抽屜緩衝器。本實用新型包括阻尼器;其特徵在於它還有支架、滑塊、彈簧和撥針;支架後部有並列的阻尼器倉和彈簧倉,支架的前部有導槽和導軌;滑塊大致呈三角形,滑塊的底部有C形缺口,滑塊側面有卡口、撥叉和彈簧鉤,滑塊背面有前凸柱和後凸柱,滑塊安置在支架內,滑塊的前凸柱和後凸柱嵌入支架的導槽內,滑塊的卡口卡在支架的導軌上;阻尼器安裝在支架上,阻尼器的活塞杆與滑塊的C形缺口連接;彈簧安置在彈簧倉內,彈簧的一端與支架連接,另一端與滑塊的彈簧鉤連接;撥針的一端固定在抽屜導軌的活動軌上,撥針的另一端與滑塊的撥叉活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滑塊上方還有彈性回位鉤。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改進,彈簧為拉簧,其一頭有直徑收縮的頸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撥針安裝在抽屜導軌的活動軌下跟隨抽屜一起移動,阻尼器、滑塊和彈簧都裝在支架上,支架安裝在固定軌上,滑塊在移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階段同撥針連接或分離在抽屜拉出的前階段滑塊與撥針連接,阻尼器復位不產生附加阻力,彈簧被拉伸儲能;在抽屜拉出的後階段滑塊脫離撥針,撥針與抽屜在導軌上自由移動;在抽屜回推的前階段,撥針與抽屜在導軌上自由移動;在抽屜回推的後階段,撥針重新與滑塊連接,觸發彈簧釋放勢能,阻尼器投入工作,抽屜在彈簧力牽引下緩慢地拍合。
本實用新型的緩衝效果強烈,操作手感好,集成度高,結構緊湊,安裝容易,適合所有帶抽屜的家具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支架的外觀圖2是實施例阻尼器的外觀圖3是實施例彈簧的外觀圖4是實施例滑塊的外觀圖5是實施例支架的仰視圖6是圖5的左視圖7是圖5的後視圖8是實施例滑塊的俯視圖9是實施例滑塊的另一狀態外觀圖IO是實施例撥針的外觀
圖11是抽屜在關閉狀態時滑塊與撥針接合的緩衝器狀態示意圖
圖12是抽屜在拉出階段對彈簧進行儲能時的緩衝器狀態示意圖;
圖13是抽屜在拉出階段滑塊偏轉的緩衝器狀態示意圖;
圖14是抽屜在拉出階段滑塊與撥針分離時緩衝器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有一個支架I, 一個阻尼器19、 一個彈簧3和一個滑塊2。
參見圖5至圖7,支架l用塑料製成,其上制有相互平行的彈簧倉6和阻尼器倉5,分別用於安放或固定彈簧3和阻尼器19;彈簧倉6下方制有錐形孔20;阻尼器倉5內製有肩槽18用於定位阻尼器19。支架1的上方制有導槽7和導軌8,導槽7由一直線段與一段弧線段平滑連接而成,如同字母"J"的形狀;導軌8位於導槽7的左側,導軌8也是由一直線段與一段弧線段平滑連接而成;支架1頭部、尾部和中部共有三個定位孔21,支架l底部有三個卡腳22和一個凸塊23,定位孔21、卡腳22和凸塊23用於使支架1準確牢固地安裝在抽屜導軌的固定軌上。
參見圖8至圖9,滑塊2用塑料製成,它的主體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形狀,滑塊2右邊的斜邊上制有撥叉ll,在撥叉ll的上方制有一個卡口 10,卡口 10的口寬與支架1上的導軌8的厚度適配;滑塊2左邊的斜邊上制有彈簧鉤12;滑塊2的底邊上制有C形缺口9;滑塊2的背面制有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的直徑與導槽7的槽寬適配;滑塊2的上方還制有一個彈性回位鉤17。
參見圖IO,撥針4用圓鋼彎折而成,它的直徑與滑塊2的撥叉11的叉口寬度適配。
參見
圖11至
圖14,滑塊2以其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嵌入支架1上的導槽7內,同時以其卡口 10由左而右卡在支架1的導軌8上。阻尼器具有氣缸24、活塞、活塞杆16和阻尼器連接頭25,氣缸24以其頭部嵌入支架1上的肩槽18固定在支架1的阻尼器倉5內,阻尼器連接頭25嵌入滑塊2的C形缺口9內。彈簧3是一個鋼絲螺管拉簧,它的下端有直徑收縮的頸部,它的上端有鉤,彈簧3安放在支架1的彈簧倉6內,彈簧3的下端嵌入支架1的錐形孔20,彈簧3上端鉤在滑塊2的彈簧鉤12上。撥針4一頭焊接在活動軌15右側,撥針4另一頭插入支架1的撥叉ll中。
滑塊2在支架1上的運動受導槽7和導軌8約束當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都處於導槽7的直線段、卡口 10處於導軌8的直線段時,滑塊2作直線移動;當前凸柱13進入導槽7的弧線段時,滑塊2偏轉。當滑塊2相對於支架1向上移動時,阻尼器19的活塞杆16被向上拉出,彈簧3被拉長。
圖11
圖14展示出本實施例在抽屜從關閉狀態向外拉出過程中各個零部件之間相互位置的變化,為容易觀察起見,圖中用細雙點劃線標出導槽7和導軌8被滑塊2所遮擋的部分,用細雙點劃線標出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的輪廓。
參見圖ll,抽屜處於關閉狀態,阻尼器的活塞和活塞杆16充分移入氣缸24的後部,彈簧3充分收縮,滑塊2的撥叉11包圍住撥針4。
參見
圖12,活動軌跟隨抽屜受力向外移動,相當於圖中支架1向下移動,由於滑塊2被撥針4同步停留在原處,所以滑塊2嚮導槽7的上端移動,阻尼器的活塞杆16被抽出,彈簧3被拉伸。
參見
圖13,抽屜繼續受力向外移動,滑塊2的前凸柱13走完了導槽7的直線段隨即在彈簧3施加的力矩作用下偏轉進入導槽7的弧線段,卡口 10也偏轉進入導軌8的弧線段;前凸柱13和卡口 10的偏轉造成滑塊2偏轉,滑塊2的偏轉使撥叉11的前叉臂離開撥針4,至此彈簧3的儲能過程結束,阻尼器的活塞移動到氣缸24的最頂端。參見
圖14,活動軌帶著撥針跟隨抽屜自由向外移動到抽屜完全拉出位置,在這段範圍內,滑 塊2在彈簧3的拉力矩作用下自鎖在偏轉位置。
當抽屜被推回時,撥針4碰撞滑塊2的撥叉11的後叉臂,使滑塊2的後凸柱14沿導槽 7的直線段向後移動,前凸柱13退出導槽7的弧線段進入直線段,進而撥叉I1重新夾住撥 針4,滑塊2被活動軌同步。在彈簧3的拉力作用下支架1和整個抽屜被拉向拍合位置,在 這個過程中,阻尼器的活塞被迫向氣缸後部移動,活塞移動時壓縮氣缸內氣體,減緩了抽屜 的移動速度,使抽屜平穩而貼合地完全關閉。
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滑塊2可能處於沒有偏轉的狀態l.產品的安裝階段2.在把整 個抽屜取出時觸動了滑塊2的撥叉11導致滑塊2復位。在此情況下往裡面推回抽屜時,滑 塊2的撥叉11的上方首先與撥針4碰撞,碰撞不但不能使集成抽屜緩衝器的各個組件回復 到正常工作位置而且極易損壞組件。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本實施例在滑塊2的彈性回位鉤 17個彈性回位鉤17,當撥針4碰上彈性回位鉤17時,彈性回位鉤17迫使整個支架1的中 段向右彎曲變形,從而避讓撥針4通過,使撥針4與滑塊2的撥叉11重新建立正確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抽屜緩衝器,它包括阻尼器;其特徵在於它還有支架(1)、滑塊(2)、彈簧(3)和撥針(4);所述支架(1)後部有並列的阻尼器倉(5)和彈簧倉(6),支架(1)的前部有導槽(7)和導軌(8);滑塊(2)大致呈三角形,滑塊(2)的底部有C形缺口(9),滑塊(2)側面有卡口(10)、撥叉(11)和彈簧鉤(12),滑塊(2)背面有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滑塊(2)安置在支架(1)內,滑塊(2)的前凸柱(13)和後凸柱(14)嵌入支架(1)的導槽(7)內,滑塊(2)的卡口(10)卡在支架(1)的導軌(8)上;阻尼器安裝在支架(1)上,阻尼器的活塞杆(16)與滑塊(2)的C形缺口(9)連接;彈簧(3)安置在彈簧倉(6)內,彈簧(3)的一端與支架(1)連接,另一端與滑塊(2)的彈簧鉤(12)連接;所述撥針(4)的一端固定在抽屜導軌的活動軌(15)上,撥針(4)的另一端與滑塊(2)的撥叉(11)活動連接。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屜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塊(2)上方還有彈性回位 鉤(17)。
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屜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3)為拉簧,其一頭有 直徑收縮的頸部。
專利摘要抽屜緩衝器屬於家具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阻尼器;其特徵在於它還有支架、滑塊、彈簧和撥針;支架後部有並列的阻尼器倉和彈簧倉,支架的前部有導槽和導軌;滑塊大致呈三角形,滑塊的底部有C形缺口,滑塊側面有卡口和撥叉和彈簧鉤,滑塊背面有兩個凸柱,滑塊安置在支架內,滑塊的兩個凸柱嵌入支架的導槽內,滑塊的卡口卡在支架的導軌上;阻尼器安裝在支架上,阻尼器的連接杆與滑塊的C形缺口連接;彈簧安置在彈簧倉內,彈簧的一端與支架零件,另一端與滑塊的彈簧鉤連接;撥針的一端固定在抽屜導軌的活動軌上,撥針的另一端與滑塊撥叉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安裝簡便、抽屜在關閉過程中緩衝效果好,適宜在所有帶抽屜的家具上使用。
文檔編號A47B88/04GK201384248SQ20092005146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0日
發明者李紹漢 申請人:李紹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