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化棒材加工工具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5:10: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棒材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化棒材加工工具機。
背景技術:
當前,對棒材的外周面進行加工時通常採用普通工具機,加工的自動化程度不高,生產效率較低,加工時產生的碎屑通常使用掃帚掃除,效率較低且浪費人力,加工時間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生產效率較低的缺陷,提供一種生產效率較高的全自動化棒材加工工具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化棒材加工工具機,包括機身,機身的兩側分別開設進料口和出料口,且在進料口處設置上料軌道,出料口設置下料軌道,上料軌道的輸出端端部設置接近開關,機身內設置切削夾具,機身內切削夾具的下方設置用於在上料軌道的輸出端、切削夾具和下料軌道的輸入端三者之間來回輸送棒材的輸送裝置,機身的底部設置排屑機,排屑機的出口連接壓屑機,壓屑機的出口連接輸出軌道。
有益效果:本工具機工作時,先利用機械手將待加工棒材運送到上料軌道上,棒材跟隨上料軌道移動至輸出端並在接近所述接近開關時停止,之後輸送裝置動作將棒材運送至切削夾具處開始切削加工,切削時產生的碎屑由排屑機運出並輸送到壓屑機,壓屑機將碎屑壓成塊狀並由輸出軌道輸出以回收利用,加工好的棒材再經由輸送裝置運送至下料軌道上運走即可,整個的棒材加工過程為全自動、連續化生產,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時間和人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放大圖;
圖3是輸送裝置和定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0-機身;20-上料軌道;30-下料軌道;40-接近開關;50-切削夾具;60-輸送裝置、61-支撐臺、62-支撐架、63-支撐座;70-排屑機;80-壓屑機;90-輸出軌道;100-定心裝置、101-夾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4,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全自動化棒材加工工具機,包括機身10,機身10的兩側分別開設進料口和出料口,且在進料口處設置上料軌道20,出料口設置下料軌道30,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端部設置接近開關40,機身10內設置切削夾具50,機身10內切削夾具50的下方設置用於在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切削夾具50和下料軌道30的輸入端三者之間來回輸送棒材的輸送裝置60,機身10的底部設置排屑機70,排屑機70的出口連接壓屑機80,壓屑機80的出口連接輸出軌道90。
本工具機工作時,先利用機械手將待加工棒材運送到上料軌道20上,棒材跟隨上料軌道20移動至輸出端並在接近所述接近開關40時停止,之後輸送裝置60動作將棒材運送至切削夾具50處開始切削加工,切削時產生的碎屑由排屑機70運出並輸送到壓屑機80,壓屑機80將碎屑壓成塊狀並由輸出軌道90輸出以回收利用,加工好的棒材再經由輸送裝置60運送至下料軌道30上運走即可,整個的棒材加工過程為全自動、連續化生產,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時間和人力。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輸送裝置60包括支撐臺61和4個用於支撐棒材的支撐架62,支撐臺61由絲槓螺母機構帶動在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切削夾具50和下料軌道30的輸入端三者之間來回直線移動,4個支撐架62分別通過支撐座63固定在支撐臺61上,支撐架62為V型且開口向上,4個支撐架62兩兩為一組分成兩組且兩個組沿支撐臺61的移動方向間距布置,支撐架62的下方通過連接第一油缸實現上下方向的移動,第一油缸帶動支撐架62上下移動可以實現棒材的託起和釋放,每組支撐架62對應的2個支撐座63之間的距離可調節且調節方向和支撐臺61的移動方向垂直,每組支撐架62對應的2個支撐座63之間的距離同樣可以採用絲槓螺母機構實行可調節,這樣可以適應不同長度尺寸的棒材。
進一步的,所述上料軌道20和下料軌道30的軌面均由若干V型的支撐柱間隔布置組合而成,且所有的V型支撐柱的開口均向上,輸送裝置60的支撐架62可移動至上料軌道20或下料軌道30的兩個相鄰的V型支撐柱之間,上料軌道20和下料軌道30平行布置,4個支撐架62的其中一組中兩個支撐架62的V型底端的連線和另一組中兩個支撐架62的V型底端的連線相平行且兩個連線之間的距離和切削夾具50中心線距離上料軌道20長度方向中心線的水平距離以及切削夾具50中心線距離下料軌道30長度方向中心線的水平距離相等,這樣當其中一組支撐架62移動到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準備運走輸出端的棒材時,另一組支撐架62託運著另一個棒材剛好位於切削夾具50的下方然後便可對該棒材進行切削加工,當該棒材加工完成後,輸送裝置60移動將加工好的棒材移動到下料軌道30上,輸出端的棒材移動至切削夾具50處進行切削加工,實現棒材加工的連續、自動化。
更進一步的,所述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的上方布置定心裝置100,定心裝置100固定在機身10上,定心裝置包括V型的用於夾持棒材的夾持部101,夾持部101的V型開口向下,夾持部101由第二油缸控制實現上下移動,當棒材運輸至上料軌道20的輸出端時,夾持部101和輸送裝置60中的一組支撐架62共同夾持棒材的外周且在夾持之前、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未動作之前,該組支撐架62距離切削夾具50的中心線的垂直距離和夾持部101距離切削夾具50的中心線的垂直距離相等,工作時,第二油缸和第一油缸同步相向運動,當夾持部101接觸到棒材時,第二油缸回位,第一油缸靜止,此時棒材的中心和切削夾具50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實現棒材的定心,這時移動輸送裝置60將棒材運送至切削夾具50處即可利用切削夾具夾持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處均設置自動玻璃門,棒材加工時,自動玻璃門關閉,防止碎屑飛出汙染外部環境、造成安全隱患。
應當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由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