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機吸塵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0:39:0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梳理機的吸塵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對山羊絨進行分梳所使用的梳理機,錫林的上、下罩板之間有一段十幾釐米的空隙,該空隙主要作用是排除山羊絨原料中的細毛等雜質。雜質會在空隙處聚集,操作工人需要及時的清理排出的雜質,以免其越過道夫造成二次汙染。但由於該區域呈開口裸露狀態極易發生事故,許多廠家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堵住該排雜口,或在空隙上安裝除塵裝置。吸塵裝置常採用側部開口的吸塵管,吸力較小,除塵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梳理機的吸塵裝置吸力小,清理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出一種新的梳理機吸塵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梳理機吸塵機構,包括安裝在錫林上的上罩板和下罩板,以及罩在上罩板和下罩板之間空隙上的吸塵罩。
所述吸塵罩內安裝有通風板,所述通風板上設置有通風孔。
所述通風板的一側與吸塵罩的頂板相連,另一側連接隔板,所述隔板與吸塵罩上側的側板相連。
所述吸塵罩左右兩側設置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位於通風板的上側,隔板的內側。
所述吸塵罩下部設置排塵口。
優選的是,所述吸塵罩下部連接有吸風管,吸風管側壁設置的連通口與排塵口相連,所述吸塵口中安裝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一側與連通口對應一側的邊緣相連。
優選的是,所述隔板與上罩板為一體結構。
優選的是,所述吸塵罩左右兩側的側板設置有向錫林凸起的凸起部,所述上罩板的下部位於凸起部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梳理機吸塵機構通過通風板,使氣流從吸塵罩兩側進入,然後與錫林表面切向吹入,能夠更加快速的將錫林表面的雜質吹起並通過排塵口排出,提高雜質的清理效率和效果。
吸風管側部連接吸塵罩,在縱向提供更大的風力覆蓋面積,提高雜質吸出的效率。導流板能夠引導氣流,增加氣流流速,增強除塵效果。
隔板可與上罩板一體,提高整體結構強度。吸塵罩側板設置的凸起部能夠將其更好的固定在錫林上。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梳理機吸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2為梳理機吸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其它目的,現結合所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所說明的較佳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如圖1至2所示,梳理機吸塵機構包括安裝在錫林1上的上罩板2和下罩板3,以及罩在上罩板2和下罩板3之間空隙上的吸塵罩4。
吸塵罩4內安裝有通風板5,通風板5上設置有通風孔6。
通風板5的一側與吸塵罩4的頂板41相連,另一側連接隔板7,隔板7與吸塵罩4上側的側板42相連。
吸塵罩4左右兩側設置有通風口43,通風口43位於通風板5的上側,隔板7的內側。
吸塵罩4下部設置排塵口44。
將吸塵罩4連接抽風機並啟動,在抽風機的作用下,氣流從位於吸塵罩4左右兩側的通風口43進入,然後通過通風孔6穿過通風板5進入到吸塵罩4內部,與錫林1表面接觸,將產生在上罩板2和下罩板3之間的雜質吹起,最後通過排塵口44排出。
通風板5、隔板7以及吸塵罩4的頂板和前側側板形成一個管狀空間,氣流從兩端進入,縱向分布後由通風孔5進入吸塵罩4內,使氣流在整個吸塵罩4縱向分布,對錫林表面進行切向橫掃吹動,將雜質直接推到排塵口44排出,不需要過大的吸力就能夠產生能夠將雜質良好去除的風力,除塵效率和效果俱佳。
為了提高吸塵風力的覆蓋面積,吸塵罩4下部連接有吸風管8,吸風管8連接抽風機。吸風管8側壁設置的連通口與排塵口44相連,吸塵口44中安裝有導流板9,導流板9一側與連通口對應一側的邊緣相連。
吸風管8軸向打開的連通口,使抽氣的風力在吸塵罩4縱向分布。導流板9使排塵口44形成喇叭狀,使氣流流動的空間逐漸減小,從而使流速逐漸增大,提高除塵效率和效果。
為了使除塵裝置結構更加緊湊,隔板7與上罩板2為一體結構,上罩板2的下部一部分作為隔板7,與吸塵罩4能夠整體連接。
為了提高安裝穩定性,吸塵罩4左右兩側的側板設置有向錫林凸起的凸起部45,上罩板2的下部位於凸起部45之間,凸起部45內側與上罩板2外側緊密接觸,使吸塵罩4卡在上罩板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