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利他性思維(到底什麼是利他思維)
2023-05-03 19:04:53 2
什麼是利他性思維?「起心動念皆是善,無我利他言行意一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什麼是利他性思維?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什麼是利他性思維
「起心動念皆是善,無我利他言行意一致」。
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的話,很多人都理解的是表面意思,都只能夠去知道,但是不能夠做到。
知道和做到之間差很長的路。
知道不等於會,做了才有結果。
還有人試著去做,最後適得其反,今天我來說一下我深度思考後的理解,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首先:
1.無我利他是最大的善
2.言行意一致是最好的修行辦法
一、為什麼無我利他是最大的善?
記住,無我並不是不考慮自我,而是不要去執著於小我,而應該把自己跟別人,跟宇宙的任何一部分看做一體,做有利於整體的事情,才是無我利他。
說到這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捨己為人才是利他。以前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後面我悟了,捨己為人的是傻逼,是窮書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你如果不相信,繼續往下看。
首先,無我利他不是捨己為人。很多修行的人,都誤解了這個意思,所以反而越修越差。
如果一個人,做了壞事,本來該處罰他,點醒他,結果做了壞事的人找到修行人。
修行人說:「慈悲為懷,儘量要無我利他,於是就幫助了這個做了壞事的人」。
最後的結果呢?
1.修行人幫助了做壞事的人,看似是幫助了別人,其實是害了別人,而且自己還招惹上了壞事的因果,從而身體和運氣都會變差。
2.而做了壞事的人就如此輕鬆躲過因果報應,從而有了僥倖心理,會愈發的囂張,做更多的壞事。
針對這樣的結果,這位修行者看似行善,其實是在助紂為虐,結果就是害人害己。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到底什麼才是無我?
無我並不是捨棄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看做整體的一部分,只有這樣,你做事情才能夠做出對的抉擇。
比如,你是宇宙的一部分,別人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一起組成了這個整體,而不是一方好,一方壞,對立面發展。
一定是可以構成一個整體,先搞明白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然後再從整體出發,去思考,這才是無我。
那麼什麼是利他呢?
就是把自己看做整體的一部分,感覺整體在越來越好,才是利他。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誤解,我以前也是這麼理解的,但是我現在不那麼理解了。
之前,我理解的利他,就是不顧自己的利益,完全把別人放在前面,甚至去犧牲自己的利益,但是最後都是我遍體鱗傷,結果自然不平和。
而且時間一長,沒人覺得是你在幫助別人,而所有人都會覺得你是傻子。
記住以下的話,可能對你有幫助:
捨己為人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並不一定會有好結果,因為你也是整體的一部分,把自己捨棄,就不完整了。(只有個體,沒有整體)
2.損人利己
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考慮其他個體和整體的利益,結果自然會遭到其他個體和整體對你的反噬。
以上兩種都是破壞平衡的方式,結果都是惡性循環。
那麼如何得以平衡呢?如何保持正向循環,整體的正向?
那就是:「自利利人」
只有我們不斷的提升了智慧和能量的時候,我們才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生靈,讓他們也變得越來越好。
自己越來越好
他人越來越好
整體越來越好
這才是最大的善行。
如果你都自身難保,你連幫助別人的底氣和資本都沒有,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一定記住,利他最終的目的一定是更大的利己,只不過沒有人願意承認這個事實而已。
那麼我們就把大家看做整體,你好我好,大家好。
否則,一定會出現不平衡,一旦不平衡,就會有衝突。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呢?
那就是言行意一致。
也就是活在當下,思想,行為,語言,要一致,凡出言,信為先。
言必行,行必果。
說白了真正的修行人是去修正自己的行為。
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這才是修行人該做的事。也就是修身。
那麼如何去修正呢?
去做自利利人的事情朝言行意如一去邁進想到就去做,做了就會有結果,不要在想的層面一直停留,活在當下。
不斷去修改自己的潛意識,因為你這麼多年已經被你周圍的環境,事物,教育,所洗腦。
記住,一定是自己越來越好,別人越來越好,整體才會越來越好。
否則都是片面的,荒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