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聯軸器拆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9:48:16 1
專利名稱:半聯軸器拆卸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半聯軸器拆卸裝置,所有使用聯軸器的機械設備上。凡是有機器的地方,檢修時需要拆卸半聯軸器時,都可以使用這種專用工具。
背景技術:
在機器設備上聯軸器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為保證將扭矩從這ー軸端傳遞到另一軸端,必須使用聯軸器。為了保證在傳遞扭矩時,聯軸器與軸端不至於鬆動,半聯軸器與軸的配合一般為過盈配合,即將半聯軸器加熱膨脹後再裝到軸端上。遇冷收縮後,半聯軸器就與軸端緊緊配合在一起。當發生機械故障,需要拆下半聯軸器時就很困難了。萬向聯軸器、 齒輪聯軸器、柱銷聯軸器等各種形式的聯軸器一半裝在一個軸端上,另一半裝在另ー個軸端上(見附圖1),於是一臺機器的動カ輸出軸端就與另一臺機器的輸入軸端聯接起來。在設備發生故障或設備檢修時,往往需要拆下半聯軸器。而半聯軸器與軸端的裝配性質是過盈配合,裝配時往往是加熱後熱裝的,所以拆卸時是相當費カ的。傳統的拆卸方式是使用皮帶輪捋子或千斤頂。利用螺紋旋轉產生的靜壓カ或利用液壓油產生的靜壓カ將半聯軸器壓下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拆卸、作業效率高、靈活方便的半聯軸器拆卸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半聯軸器拆卸裝置,其結構特點是由橫梁、螺栓、前螺母、後螺母、擺錘、拉杆組成,所述的螺栓設置在橫梁中,螺栓的位置與半聯軸器的柱銷孔相對應,所述拉杆的一端與橫梁通過前螺母、後螺母相連,所述拉杆的後端設置有拉杆後座,所述擺錘套在拉杆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擺錘上設置有手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螺栓的數目為6個。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結構簡単,是ー種利用衝擊慣性力拆卸半聯軸器的裝置。可以將配合較緊的不好拆卸的半聯軸器拆下來。而且,加大擺錘的重量並加長拉杆的長度,可以獲得更大的慣性力。解決了半聯軸器難於拆卸的問題,提高了作業效率。不需要焊接專門的龍門架來安放千斤項。操作方便,只要加大擺錘重量就可獲得更大動力。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橫梁I、螺栓2、前螺母3、後螺母4、擺錘5、拉杆6、手柄7、半聯軸器8、拉杆後座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實施例I :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半聯軸器拆卸裝置由橫梁I、螺栓2、前螺母3、後螺母4、擺錘5、拉杆6、手柄7、拉杆後座9組成。橫梁I上開槽,由設置在槽中的螺栓2與要拆卸的半聯軸器8聯接,拉杆6的前端由前螺母3、後螺母4將拉杆6與橫梁I聯接起來,拉杆6的後端加大直徑形成拉杆後座9,擺錘5套在拉杆6上可以滑動。擺錘5上安裝有手柄7。當擺錘5較大時,可用行車或其它起重工具懸吊擺錘5,擺錘5擺動撞擊拉杆6未端的拉杆後座9時,其慣性カ將半聯軸器8拉出來。當擺錘5較小時,可用人工手持擺錘5,擺錘5在拉杆6上滑動,手握手柄7,推動 擺錘5,擺錘5撞向拉杆6未端的拉杆後座9,靠擺錘5的慣性衝擊,即可將半聯軸器8拆下來。當半聯軸器8較大或更難拆卸時,加長拉杆6的長度,加大擺錘5的重量,就可以獲得更大的衝擊力,擺錘5太大時,可用行車或其它工具懸吊擺錘5,再用人工推動擺錘5使其擺動,即可獲得更大的慣性力。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橫梁I經機械加工,在寬度中部加工出長槽,以適應不同尺寸大小的半聯軸器8。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半聯軸器拆卸裝置,其特徵是由橫梁、螺栓、前螺母、後螺母、擺錘、拉杆組成,所述的螺栓設置在橫梁中,螺栓的位置與半聯軸器的柱銷孔相對應,所述拉杆的一端與橫梁通過前螺母、後螺母相連,所述拉杆的後端設置有拉杆後座,所述擺錘套在拉杆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半聯軸器拆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擺錘上設置有手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半聯軸器拆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螺栓的數目為6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聯軸器拆卸裝置,所有使用聯軸器的機械設備上。凡是有機器的地方,檢修時需要拆卸半聯軸器時,都可以使用這種專用工具。該半聯軸器拆卸裝置,由橫梁、螺栓、前螺母、後螺母、擺錘、拉杆組成,螺栓設置在橫梁中,螺栓的位置與半聯軸器的柱銷孔相對應,拉杆的一端與橫梁通過前螺母、後螺母相連,拉杆的後端設置有拉杆後座,擺錘套在拉杆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便於拆卸、作業效率高、靈活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B25B27/02GK202592303SQ20122016193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明者丁仁華, 徐繼生, 梁勇, 張文其, 孫伍銓 申請人:浙江富春江環保熱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