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6:00:11 2
專利名稱: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動力轉向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無支承側蓋整 體式動力轉向器。
技術背景重慶紅巖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於1984年引進德國ZF公司滑閥式系列 動力轉向器(見圖7),為有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該系列轉向器 的轉向搖臂軸齒扇採用ZF《變厚鼓形齒》。2000年又研發出CQ81系列 轉閥式動力轉向器(見圖8),為有偏心軸承座整體式動力轉向器。該系 列轉向器釆用圓柱齒扇偏心軸承的結構來調整轉向器間隙,但該轉向器結 構不適用於不經磨削加工的齒扇、齒條傳動副,造成轉向器早期磨損後, 在汽車上無法調整轉向器的間隙,導致汽車自由間隙增大,影響轉向的靈 敏度,儘管圖7的結構能在汽車上調整間隙,但殼體兩端A、 B孔的同軸 度不容易達到要求;側蓋重量重,承受巨大的衝擊載荷時使螺釘23容易 鬆動,加速O形圈IO的磨損而漏油。隨著短結構的ZF8098在中國重型 汽車上的匹配,長結構的CQ81系列的轉向器的適用範圍受到限制,而且 每臺的重量較重,不但增加了產品的成本,而且降低了轉向器單位質量輸 出扭矩。《內伸複合上蓋的動力轉向器》的專利(ZL200520035050X)技 術己能解決短結構的安裝尺寸並得到了較大的單位質量輸出扭矩,優良的 轉向回正性能,但這種轉向器仍然不能在汽車上調整轉向器的嚙合間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在汽車上調整轉向器的嚙合間隙的無支承 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其技術方案為該動力轉向器包括轉向器殼體, 活塞、轉向搖臂軸、滾柱軸承、O形圈、調整螺釘、墊圈、防塵蓋、密封 環和擋圈,其特徵在於滾柱軸承分別壓入軸承座的內孔中並通過其鉚邊 鉚住;轉向搖臂軸分別通過軸承座和滾柱軸承支撐在轉向器殼體的等直徑 孔內;軸承座的鉚邊鉚在轉向器殼體的R槽內;軸承座與轉向器殼體的
支承孔間分別設置有O形圈;左軸承座的外螺紋與螺紋環的M螺紋連接, m螺紋連接調整螺釘;螺紋環通過鉚邊與轉向器殼體鉚死;右軸承座通過 錐端螺釘和外槽邊鉚進轉向器殼體的孔槽中來連接;軸承座的外端極限位 置分別通過孔用彈性擋圈限位。所述的活塞採用螺杆嵌入貫通式活塞。鉚邊為L形鉚邊,轉向器殼 體支承孔的C端面的鉚面為T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避免造成側蓋或軸承座相對轉向器支 承孔移動而加速O形圈的磨損而漏油;提高了轉向器的可靠性,同時實 現了轉向器在汽車上調整間隙。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為圖1的A向視圖;圖3為圖2的B-B局部剖視圖;圖4為螺紋環圖;圖5為左軸承座圖;圖6為右軸承座圖;圖7為有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的剖視圖; 圖8為有偏心軸承座整體式動力轉向器的剖視圖。轉向器殼體l,活塞2、轉向搖臂軸3、軸承座4、 13,鉚邊4-l, 4-2, 13-1, 13-2,外螺紋4-3,孔用彈性擋圈5, 14,滾柱軸承6, 16、螺紋環 7,鉚邊7-l,調整螺釘8, O形圈10、 11、 20,錐端螺釘12,墊圈15、 防塵蓋17、密封環18,擋圈19, R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它包括轉向器殼體1,活塞2、 轉向搖臂軸3、滾柱軸承6, 16、 O形圈IO、調整螺釘、8墊圈15、防塵 蓋17、密封環18和擋圈19,其特徵在於滾柱軸承6、 16分別壓入軸承 座4、 13的內孔中並通過其鉚邊4-1, 13-1鉚住;轉向搖臂軸3分別通過 軸承座4、 13和滾柱軸承6、 16支撐在轉向器殼體1的等直徑孔內;軸承 座4、 13的鉚邊4-2, 13-2鉚在轉向器殼體1的R槽內;軸承座4、 13與 轉向器殼體1的支承孔間分別設置有O形圈11, 20;左軸承座4的外螺 紋4-3與螺紋環7的M螺紋連接,m螺紋連接調整螺釘8;螺紋環7通過 鉚邊7-1與轉向器殼體1鉚死;右軸承座13通過錐端螺釘12和外槽邊鉚 進轉向器殼體1的孔槽中來連接;軸承座4、 13的外端極限位置分別通過 孔用彈性擋圈5, 14限位。所述的活塞2採用螺杆嵌入貫通式活塞。鉚邊4-l, 4-2, 13-1, 13-2, 7-1為L形鉚邊,轉向器殼體1支承孔的C端面的鉚面為T形。
權利要求1、一種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它包括轉向器殼體(1),活塞(2)、轉向搖臂軸(3)、滾柱軸承(6,16)、O形圈(10)、調整螺釘(8)、墊圈(15)、防塵蓋(17)、密封環(18)和擋圈(19),其特徵在於滾柱軸承(6、16)分別壓入軸承座(4、13)的內孔中並通過其鉚邊(4-1,13-1)鉚住;轉向搖臂軸(3)分別通過軸承座(4、13)和滾柱軸承(6、16)支撐在轉向器殼體(1)的等直徑孔內;軸承座(4、13)的鉚邊(4-2,13-2)鉚在轉向器殼體(1)的R槽內;軸承座(4、13)與轉向器殼體(1)的支承孔間分別設置有O形圈(11,20);左軸承座(4)的外螺紋(4-3)與螺紋環(7)的M螺紋連接,m螺紋連接調整螺釘(8);螺紋環(7)通過鉚邊(7-1)與轉向器殼體(1)鉚死;右軸承座(13)通過錐端螺釘(12)和外槽邊鉚進轉向器殼體(1)的孔槽中來連接;軸承座(4、13)的外端極限位置分別通過孔用彈性擋圈(5,14)限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活塞(2)採用螺杆嵌入貫通式活塞。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其特徵在於鉚邊(4-1, 4-2, 13-1, 13-2, 7-1)為L形鉚邊,轉向器殼體(1)支承孔的C端 面的鉚面為T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支承側蓋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包括轉向器殼體,活塞、轉向搖臂軸、滾柱軸承等,滾柱軸承壓入軸承座的內孔中並通過其鉚邊鉚住;轉向搖臂軸通過軸承座和滾柱軸承支撐在轉向器殼體的等直徑孔內;軸承座的鉚邊鉚在轉向器殼體的R槽內;軸承座與轉向器殼體的支承孔間設置有O形圈;左軸承座的外螺紋與M螺紋連接,m螺紋連接調整螺釘;螺紋環通過鉚邊與轉向器殼體鉚死;右軸承座通過錐端螺釘和外槽邊鉚進轉向器殼體的孔槽中來連接;軸承座的外端極限位置分別通過孔用彈性擋圈限位。其優點是避免造成側蓋或軸承座相對轉向器支承孔移動而加速O形圈的磨損而漏油;提高了轉向器的可靠性,同時實現了轉向器在汽車上調整間隙。
文檔編號B62D3/10GK201030884SQ200720123610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4日
發明者劉建華, 尹軍民, 袁子高, 瓊 陳, 黃達時 申請人: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