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3:16:21
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包括後幅和分別與後幅連接的肩帶和腰帶,肩帶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肩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可以調節肩帶大小,腰帶也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腰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同樣可以調節腰帶大小,肩帶及腰帶兩端的連接件是尼龍搭扣,其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大於另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後幅背部設有多個縱向設置的腰部支撐條。肩帶及腰帶採用對開式可拆分結構,並且兩端的尼龍搭扣大小不等,使肩帶和腰帶連接時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身體調節大小,其連接牢固、使用方便、適用性較好;後幅背部的支撐條可以對人體均衡支撐,本發明能夠維護人體骨骼正常生長,促進養成或保持挺拔身姿。
【專利說明】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矯姿帶,尤其是一種便於調節肩帶和腰帶大小的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矯姿帶一般是針對於身體某一部位而設計,只能起到局部的矯姿效果。中國專利CN2930662Y於2007年8月8日公開了 「三維一體束身矯姿帶」,它是一種由前幅、後幅和肩帶構成的背心式矯姿帶,其前幅由兩片對開式腰帶構成,後幅連接有一對Y型引帶向後延伸並在背部交叉,其自由端通過尼龍搭扣等連接件與腰帶連接。這類矯姿帶具有集矯正身姿、維持脊椎正常生理曲線、促進骨骼發育於一體的功能。但是,由於矯姿帶肩帶某一規格型號的尺碼大小是相對固定的,對於不同消費者往往會出現過緊或過松的形象,特別是對於身體處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因過緊而需要重新購買,其適用性不理想。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以上現有矯姿帶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於調節肩帶和腰帶大小的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包括後幅和分別與後幅連接的肩帶和腰帶,所述肩帶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肩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可以調節肩帶的大小,腰帶也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腰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同樣可以調節腰帶的大小;所述後幅背部還設有多個縱向設置的腰部支撐條。
[000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肩帶兩端的連接件是尼龍搭扣,其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在肩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
[0007]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腰帶兩端的連接件是尼龍搭扣,其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在腰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對現有技術,本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的肩帶採用對開式可拆分結構,肩帶以及腰帶兩端的尼龍搭扣大小不等,使得肩帶及腰帶連接時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身體調節大小,其連接牢固、使用方便、適用性較好;後幅背部設有的多個縱向腰部支撐條,可以發揮腰部對身體的均衡支撐,減少脊柱和肌肉的負擔;本發明三維一體的束身結構,維護人體正常骨骼生理結構,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線,有效緩解因彎腰駝背導致的神經壓迫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穿戴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明展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和圖2所示,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包括後幅I和分別與後幅I連接的肩帶2和腰帶3,肩帶2設為帶有尼龍搭扣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肩帶2 —端的尼龍搭扣22在肩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尼龍搭扣21的長度,使得尼龍搭扣連接時可以調節肩帶的尺碼大小。腰帶3也設為帶有尼龍搭扣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腰帶3 —端的尼龍搭扣32在腰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尼龍搭扣31的長度,尼龍搭扣連接時同樣可以調節腰帶3的尺碼大小。
[0013]本實施例中,後幅I背部還設有多個縱向設置的腰部支撐條,該支撐條具有記憶效應,能夠促進矯姿帶達到更好的束身效果。本發明連接件的實施例並不局限於尼龍搭扣,還可以採用其它具有可調節功能的連接裝置,如齒孔扣合裝置或齒牙咬合裝置等。不論採用何種可調節長度的連接件,都應認為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包括後幅和分別與後幅連接的肩帶和腰帶,其特徵是:所述肩帶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肩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可以調節肩帶的大小,腰帶也設為帶有連接件的可拆分結構,腰帶兩端的連接件連接時同樣可以調節腰帶的大小;所述後幅背部還設有多個縱向設置的腰部支撐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其特徵是:所述肩帶兩端的連接件是尼龍搭扣,其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在肩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維一體矯姿帶,其特徵是:所述腰帶兩端的連接件是尼龍搭扣,其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在腰帶方向的長度大於另一端設有的尼龍搭扣。
【文檔編號】A61F5/01GK104434362SQ20131042030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5日
【發明者】宗吉林 申請人:宗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