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4:27:5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驅動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使汽車動力傳遞,均會使用到驅動橋總成,目前採用最多的是球籠式驅動橋總成,此種驅動橋總成不論是圓弧球道或是直球道都較好地解決了等速傳動問題,並且傳遞工作角度大,效率高。現有的內球籠的在轉動時由於慣性太大,承載力不夠,存在著穩定性不足,因此為了克服改缺陷,有些的內球籠還設置有固定結構,通過該固定結構將內球籠的位置固定住並還需要保證其正常旋轉,但是現有的固定結構都是硬性接觸,沒有相應的緩衝能力,容易對內球籠造成硬傷,因此需要對其結構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一種固定牢靠,承載能力好,緩衝性好,保證運行穩定性的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包括有殼體、內球籠總成以及輸入軸,所述的內球籠總成設置在殼體內,所述的輸入軸連接在殼體的左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入軸上還設置有固定緩衝組件,所述的固定緩衝組件包括有固定部、軸承部、緩衝部、軸承固定部以及三級軸承支撐部,所述的軸承部設置在兩個軸承固定部之間,所述的緩衝部設置在固定部與軸承固定部之間,三級軸承支撐部設置在軸承固定部和軸承部之間並支撐住軸承部位置。
為優化上述方案採取的措施具體包括:
在上述的一種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中,所述的三級軸承支撐部包括有邊沿支撐部、圓弧貼合部以及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所述的邊沿支撐部縱向支撐在軸承固定部的兩端,所述的圓弧貼合部與軸承部的圓表面貼合,所述的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上具有增大臺階口,所述的增大臺階口向軸承固定部的上下兩側延伸固定。
在上述的一種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中,所述的固定部具有向殼體方向延伸的斜圓弧片,在所述的斜圓弧片開設有固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通過緩衝部是設置在固定部與軸承固定部之間,這樣當固定部受力時就會傳遞到緩衝部,同時軸承部在受力時就會傳遞到軸承固定部,軸承固定部再通過緩衝部對力進行消除,從而克服了對內球籠造成硬傷的缺陷,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保證內球籠的承載力,從而增大承載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圖中,殼體1;內球籠總成2;輸入軸3;固定緩衝組件4;固定部5;軸承部6;緩衝部7;軸承固定部8;三級軸承支撐部9;邊沿支撐部10;圓弧貼合部11;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12;增大臺階口13;固定孔14;斜圓弧片15。
如圖1所示,本內球籠轉動固定緩衝結構,包括有殼體1、內球籠總成2以及輸入軸3,內球籠總成2設置在殼體1內,輸入軸3連接在殼體1的左端,輸入軸3上還設置有固定緩衝組件4,固定緩衝組件4包括有固定部5、軸承部6、緩衝部7、軸承固定部8以及三級軸承支撐部9,軸承部6設置在兩個軸承固定部8之間,緩衝部7設置在固定部5與軸承固定部8之間,三級軸承支撐部9設置在軸承固定部8和軸承部6之間並支撐住軸承部6位置,這裡由於緩衝部7是設置在固定部5與軸承固定部8之間,這樣當固定部5受力時就會傳遞到緩衝部7,同時軸承部6在受力時就會傳遞到軸承固定部8,軸承固定部8再通過緩衝部7對力進行消除,從而克服了對內球籠造成硬傷的缺陷。
三級軸承支撐部9包括有邊沿支撐部10、圓弧貼合部11以及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12,邊沿支撐部10縱向支撐在軸承固定部8的兩端,圓弧貼合部11與軸承部6的圓表面貼合,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12上具有增大臺階口13,增大臺階口13向軸承固定部8的上下兩側延伸固定,這裡通過邊沿支撐部10可以對軸承部6安裝的兩側位置進行了支撐,同時軸承轉動增大支撐部12可以保證軸承部6具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圓弧貼合部11由於與軸承部6直接貼合固定,這樣使得軸承部6轉動時具有一定的緩衝,固定部5具有向殼體1方向延伸的斜圓弧片15,在斜圓弧片15開設有固定孔14,這裡斜圓弧片15向殼體1方向延伸可以保證固定的方向,使得儘量固定的力朝向內球籠總成2轉動的方向,這樣使得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保證內球籠的承載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