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N‑琥珀醯殼聚糖固載溶菌酶製備抑菌膜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02 15:53:41

本發明設計一種N-琥珀醯殼聚糖固載溶菌酶製備抑菌膜的方法,特別設計一種改性殼聚糖固載溶菌酶製備抑菌膜的方法。屬於精細化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甲殼素是自然界中僅次於纖維素的第二大類生物材料,它也是地球上除蛋白質外數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機物。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殼素估計有數十億噸之多,遠遠超過其它氨基多糖,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資源。人們發現它們在紡織、印染、造紙、醫藥、食品、生物、化工、農業等眾多領域具有許多應用價值。殼聚糖是甲殼質大分子脫去乙醯基後的產物,可溶解於pH<6.5的酸性介質中,但是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易沉澱析出。
溶菌酶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種動植物有機物中的糖苷水解酶,是由129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鹼性球蛋白,等電點在pH值10.8左右,分子量為14000,化學性質非常穩定。當pH值在1.2~11.3的範圍劇烈變化時,其結構幾乎不變。在酸性環境下,溶菌酶對熱的穩定性很強,pH值為4~7時,100℃處理1min仍能保持原有活性,pH值低於4時,溶菌酶可以長期在室溫下存放。
溶菌酶的作用是催化水解N-乙醯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和N-乙醯氨基脫氧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間的β-1,4糖苷鍵。因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質主要是由胞壁質和磷酸質組成的,其中的主要成分胞壁質又是由雜多糖與多肽組成的糖蛋白,而這種多糖正是由N-乙醯胞壁酸和乙醯氨基脫氧葡萄以β-1,4糖苷鍵連結的,因此溶菌酶對革蘭氏陽性菌表現出較好的抑菌性。
為了改善殼聚糖的溶解性能,需要對其進行化學改性,例如,引入親水性的功能基團。殼聚糖分子鏈上具有活性氨基,通過將殼聚糖與琥珀酸酐反應,在氨基葡萄糖單元的N-端引入羧基,增加其在中性及鹼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其次,N-琥珀醯殼聚糖分子鏈上的活性-NH2和-COOH基團,可與多種物質共價結合,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載體。
N-琥珀酞殼聚糖(NSC)是近年來研究出的一種新型水溶性殼聚糖衍生物,由殼聚糖與琉拍酸醉酞化反應而得。殼聚糖的N-醯化反應降低了殼聚糖分子內和分子間形成氫鍵的能力,破壞了殼聚糖分子鏈原有的規整性,導致其結晶性明顯降低,所以NSC的水溶性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可以在人體內長期留滯,在琥珀醯化過程中,使得原有殼聚糖引入大量的羧基,通過EDC、NHS活化,與溶菌酶反應,實現兩者的共價結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解決常規殼聚糖水溶性較差的問題,因此,通過改性製備N-琥珀酞殼聚糖。為了實現溶菌酶用於食品的外包裝,將溶菌酶與成膜性較強的NSC共價連接,製備抑菌膜。製得的抑菌包裝抑菌性較強、無汙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以下部分組成。
(1)製備NSC:殼聚糖粉末按照1:18-1:22(mg/mL)溶解在DMSO中,緩慢加入琥珀酸酐,使得殼聚糖與琥珀酸酐的質量比為1~3,在50-70℃加熱6-8h。過濾,將沉澱物溶解在乙醇中,用1MNaOH溶液調節溶液pH為9-12。過濾後將沉澱物按照1:50~55(mg/mL)溶解在蒸餾水中,再加入丙酮,丙酮與蒸餾水的質量比為3~5,用乙醇和丙酮衝洗沉澱,將獲得的產物在50℃真空條件下乾燥。
(2)NSC固載溶菌酶:取1gNSC溶解在20-50mLpH為4-7的檸檬酸磷酸緩衝液中,加入EDC、NHS,溶菌酶製得所需溶液。
(3)抑菌膜的製備:將上述製得的液體採用流涎法制膜,加入0%-9%的甘油,在30℃條件下乾燥5-13h。
本發明製得的NSC水溶性好,易於實現與溶菌酶的共價結合,製得的抑菌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的抑菌性較好,易溶於水溶液。整個操作過程簡便易行,製得的膜結構緻密,表面光滑,無毒無害。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內容進行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製得的NSC的核磁共振圖;
圖2為本發明製得的NSC的X-衍射圖;
圖3為本發明製得的NSC的紅外光譜圖;
圖4、5為本發明製得的抑菌膜電鏡掃描照片;
圖6為本發明製得的抑菌膜紅外光譜圖;
圖7為本發明製得的抑菌膜圓二色譜圖;
圖8為發明製得的抑菌膜對李斯特的抑菌性照片;
圖9為發明製得的抑菌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照片;
具體實施例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稱取3g殼聚糖粉末加入到63mL的DMSO中混合,緩慢加入7.5g琥珀酸酐,在60℃條件下反應7h,過濾溶液,在室溫下將沉澱物溶解在乙醇中,在室溫下反應2h。用1M NaOH調節溶液的pH為10,過濾,將沉澱物溶解在140mL的蒸餾水中。再加入420mL丙酮,分別用乙醇和丙酮衝洗沉澱3次,將獲得的產物在50℃真空條件下乾燥24h。
稱取1.0gNSC溶解在20mL的pH=5的檸檬酸磷酸緩衝液中,分別加入0.02gEDC、NHS,在室溫下攪拌2h,然後加入0.05g溶菌酶,攪拌2h,然後加入質量分數7%的甘油,採用流涎法制膜,在30℃條件下乾燥7h,掀膜。通過抑菌試驗檢測其抑菌性。
測得所對應添加溶菌酶量為2500ug/mL、1250ug/mL的膜液對李斯特的抑菌圈分別為15mm、11mm,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別為20mm、14mm。
實施例2
稱取3g殼聚糖粉末加入到63mL的DMSO中混合,緩慢加入7.5g琥珀酸酐,在60℃條件下反應7h,過濾溶液,在室溫下將沉澱物溶解在乙醇中,在室溫下反應2h。用1M NaOH調節溶液的pH為10,過濾,將沉澱物溶解在140mL的蒸餾水中。再加入420mL丙酮,分別用乙醇和丙酮衝洗沉澱3次,將獲得的產物在50℃真空條件下乾燥24h。
稱取1.0gNSC溶解在20mL的pH=6的檸檬酸磷酸緩衝液中,分別加入0.02gEDC、NHS,在室溫下攪拌2h,然後加入0.05g溶菌酶,攪拌2h,然後加入質量分數7%的甘油,採用流涎法制膜,在30℃條件下乾燥7h,掀膜。通過抑菌試驗檢測其抑菌性。
測得所對應添加溶菌酶量為2500ug/mL、1250ug/mL的膜液對李斯特不表現出抑菌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別為14mm、11mm。
實施例3
稱取3g殼聚糖粉末加入到63mL的DMSO中混合,緩慢加入7.5g琥珀酸酐,在60℃條件下反應7h,過濾溶液,在室溫下將沉澱物溶解在乙醇中,在室溫下反應2h。用1M NaOH調節溶液的pH為10,過濾,將沉澱物溶解在140mL的蒸餾水中。再加入420mL丙酮,分別用乙醇和丙酮衝洗沉澱3次,將獲得的產物在50℃真空條件下乾燥24h。
稱取1.0gNSC溶解在20mL的pH=7的檸檬酸磷酸緩衝液中,分別加入0.02gEDC、NHS,在室溫下攪拌2h,然後加入0.05g溶菌酶,攪拌2h,然後加入質量分數7%的甘油,採用流涎法制膜,在30℃條件下乾燥7h,掀膜。通過抑菌試驗檢測其抑菌性。
測得所對應添加溶菌酶量為2500ug/mL、1250ug/mL的膜液對李斯特、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表現出抑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