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4:50: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
背景技術:
在裝修及建築施工中,爬梯是常用的設備,現有的爬梯都是底面支撐於底面上,上方為爬梯上爬部位,而操作工人需要移動爬梯時,需要雙手搬運,一般情況下,操作工人在使用爬梯時手中都會拿有工具,如果需要搬運爬梯,就需要將工具放下,使用上極其不便;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可以移動的爬梯,但是由於爬梯的下方設計了輪子,操作工人在上面施工時容易有心理負擔,並且輪子的加入讓爬梯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操作的可移動的輕質爬梯。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包括爬梯本體,所述爬梯本體呈等腰梯形,所述爬梯本體包括置於下部的爬梯底座和置於上部的操作平臺,所述爬梯本體的等腰梯形結構的傾斜面上設置有臺階,所述爬梯底座的下方四角設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端面安裝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處設置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控制萬向輪伸出支腿外或收入支腿內。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連接杆,所述支腿為中空結構,所述連接杆的一端與萬向輪連接,另一端插入所述支腿的中空結構中,所述連接杆的外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支腿的中空結構中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所述連接杆一側安裝有調節手柄,所述調節手柄與連接杆的端部通過齒輪連接,所述調節手柄旋轉帶動所述連接杆沿支腿的中空結構上下往復運動。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萬向輪上均安裝有調節裝置。
進一步的,相鄰所述臺階的垂直距離為300-700mm。
進一步的,所述臺階的兩側設置有扶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的有益效果:
爬梯主體通過支腿下方的萬向輪實現移動,當爬梯主體主要固定時,通過支腿一側的調節手柄調節萬向輪的升降,萬向輪收入支腿內部就可以直接將支腿坐於地面上,穩定性強,當需要移動時,通過調節手柄調節,將萬向輪伸出支腿外,進行移動,操作上十分靈活,保障了施工安全。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的調節裝置的結構詳圖。
1、爬梯本體;2、操作平臺;3、臺階;4、扶手;5、爬梯底座;6、萬向輪;7、調節裝置;8、支腿;9、連接杆;10、調節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參見圖1-3所示,一種可調節移動輪子的輕質爬梯,包括爬梯本體1,爬梯本體1呈等腰梯形,爬梯本體1包括置於下部的爬梯底座5和置於上部的操作平臺2,爬梯本體1的等腰梯形結構的傾斜面上設置有臺階3,爬梯底座5的下方四角設置有支腿8,支腿8的下端面安裝有萬向輪6,萬向輪6處設置有調節裝置7,調節裝置7控制萬向輪6伸出支腿8外或收入支腿8內。
調節裝置7包括連接杆9,支腿8為中空結構,連接杆9的一端與萬向輪6連接,另一端插入支腿8的中空結構中,連接杆9的外部設置有外螺紋,支腿8的中空結構中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連接杆9一側安裝有調節手柄10,調節手柄10與連接杆9的端部通過齒輪連接,調節手柄10旋轉帶動連接杆9沿支腿8的中空結構上下往復運動。每個萬向輪6上均安裝有調節裝置7。相鄰臺階的垂直距離為300-700mm。臺階3的兩側設置有扶手4。
爬梯主體1通過支腿8下方的萬向輪6實現移動,當爬梯主體1主要固定時,通過支腿8一側的調節手柄10調節萬向輪6的升降,萬向輪6收入支腿8內部就可以直接將支腿8坐於地面上,穩定性強,當需要移動時,通過調節手柄10調節,將萬向輪6伸出支腿8外,進行移動,操作上十分靈活,保障了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