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玻璃廠圖(河北河間昔日小作坊)
2023-05-03 05:05:10 2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石家莊12月11日電 (林福盛)提起河北省河間市,「驢肉火燒」等一眾美食不免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河間,不僅僅有美食,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河間市工藝玻璃製造產業逐步由分散加工邁向規模生產,由手工操作升級到機械加工,由貼牌代工轉型至擁有自主品牌,由主攻國內市場拓展走向國際市場。
如今,當地工藝玻璃製造產業已發展形成全球最大的耐熱玻璃生產基地。提起河間市,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工藝玻璃之都」。
河間市工藝玻璃生產企業員工在工作中。 人民網 林福盛攝
拉絲、吹胎、封底、爆口……12月6日,河間市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迎著陣陣熱浪,經過幾道專業生產工序,時間不長,燈工師傅潘衛松將原料高硼矽玻璃管變成了精美的玻璃製品。潘衛松在工藝玻璃行業一幹就是十一年,從學徒工到現在帶徒弟,經手的工藝玻璃產品有上千種。
作為河間市工藝玻璃行業龍頭企業,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柳鳳俠表示,公司同高校建立起校企合作關係,搭建專業人才輸入渠道。同時,不斷創新研發新工藝、新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
產業「羽翼豐滿」「引擎強勁」
眼下,河間市工藝玻璃製造產業已經具備相當的產業規模,現有註冊企業達到259家,規模以上企業19家,從業人員6萬人。終端產品包括工業儀器、工藝酒具、工藝茶具、工藝菸具、工藝飲料器皿、工藝日用品、室內工藝裝飾品、餐飲用品等八大類、幾千種規格的系列產品體系。
河間市工藝玻璃生產企業員工在工作中。 李世文攝
「我市工藝玻璃製造產業主要分布於黎民居、景和、行別營、沙窪、西九吉等滄保路沿線鄉鎮,形成了黎民居鄉、沙窪鄉和行別營鄉三個產業聚集區及滄保公路產業帶,湧現出明亮、明尚德、永華匯、宏藝、華日等一批知名企業,近20家企業取得自營出口權,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河間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田巨旺說。
工藝玻璃製造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與引導。據介紹,近年來,河間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導扶持工藝玻璃製造企業轉型升級,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改進位作工藝,開發名優特精新產品。
河間市工藝玻璃生產企業員工檢測玻璃產品質量。 人民網 林福盛攝
「河間市重視產品與文化、科技的融合,引導企業將傳統手工工藝與現代生產技術和產品設計創新融合,實現了由普通玻璃向耐熱玻璃,由實用性向觀賞藝術的轉變。」河間市副市長孫超說。
政策支持與引導,當地工藝玻璃製造企業不斷增強科技研發。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磊介紹時表示,公司研發設計團隊已由最初的15人發展到現在的70多人,近三年榮獲86項國家專利,研製的耐熱型螺旋玻璃奶瓶、水杯等產品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其玻璃產品先後榮獲「最佳旅遊商品設計獎」等多種獎項,部分產品被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收藏。
河間市宏藝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自2000年創辦以來,經過二十幾年發展,已成為當地龍頭企業之一。「我們組建了新產品研發中心,研發經費佔到營業收入的3%以上,每個月都有新品上市。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檔工藝酒瓶,在廣交會上受到酒類企業普遍好評,成為『茅臺』『五糧液』『汾酒』等酒廠高檔酒瓶的長年供貨商。」負責人王本帥說。
河間市工藝玻璃生產企業員工在工作中。 李世文攝
河間「名片」響亮走向世界
據介紹,為打造國際工藝玻璃生產基地,河間市先後制定了《河間市工藝玻璃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編制《河間市日用玻璃及工藝玻璃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日用工藝玻璃團體標準》等內容,同時,成立了河間市工藝玻璃行業協會和河間市日用玻璃行業協會規範行業發展。
目前,總投資100億元,佔地1500畝,涵蓋研發智造、電子商務、先進位造、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玻璃智造產業園區正在建設,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旨在打造全國首家具有國際化、規模化的世界級工藝玻璃基地。
河間市工藝玻璃生產企業員工在展廳整理產品。 李世文攝
在推動工藝玻璃產業化發展的同時,河間市積極探索引領當代工藝玻璃文化發展。據了解,河間市與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同舉辦中國·河間工藝玻璃設計創新大賽和中國·河間國際燈工玻璃藝術節,以工業設計和技術創新融合為手段,為全國、全世界工藝玻璃設計創作人才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和平臺。截至目前,當地已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河間工藝玻璃設計創新大賽和四屆中國·河間國際燈工玻璃藝術節。
「一節一賽」活動取得明顯成效,作品徵集已輻射到四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輻射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吸引了世界各地一流工藝玻璃大師的廣泛參與,極大地提升了河間工藝玻璃產業的國內國際知名度,成為世界工藝玻璃領域有影響力的專業賽事和技術交流平臺。
孫超表示,「為推動工藝玻璃產業轉型升級,下一步,河間市將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積極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促進節能降耗,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玻璃產品與文化、設計深度融合,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提升附加值,加快玻璃產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責編:方童、祝龍超)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