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9:10:56 1
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所述雙側卸式礦車包括礦車本體,所述礦車本體包括車底板和車側板,所述車側板有兩塊,其分別位於車底板的左、右兩側且與車底板固連;兩車側板的相向內側均設置有兩個導向槽,位於不同車側板上的兩位置相對的導向槽之間設置有側卸板,所述各側卸板的外側面上均安裝有輔助卸載軌輪;所述卸載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雙側卸式礦車、常態車軌和輔助卸載車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成本較低,煤炭卸載時間較短,卸載效率高,輔助卸載車軌及礦車安裝維護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採礦用運輸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背景技術】
[0002]國內目前大多數煤礦仍然採用礦車運輸,礦車運輸因具備成本低、方便等優點,而在整個煤炭運輸環節中佔重要地位。現有的礦車大多為底卸式礦車,應用此種礦車時需在溜煤井內向下修建卸載曲軌,這種卸載曲軌軌道較長,成本較高,且修建和維修均不方便,因此,出現了利用翻車機和罐籠進行卸載的方式,利用該方式進行卸載,卸載時間較長,影響煤炭生產進度及煤炭產量。
[0003]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有待於進一步的改進和提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及卸載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包括礦車本體,所述礦車本體包括車底板和車側板,所述車側板有兩塊,其分別位於車底板的左、右兩側且與車底板固連;兩車側板的相向內側均設置有兩個導向槽,位於不同車側板上的兩位置相對的導向槽之間設置有側卸板,所述各側卸板的外側面上均安裝有輔助卸載軌輪。
[0007]所述車底板的截面呈拱形。
[0008]所述車底板的下方安裝有軌道輪。
[0009]所述各車側板的外側面上均固連有礦車連接部,所述礦車連接部上開設有掛孔。
[0010]所述兩車側板相互平行,所述各導向槽均位於車側板的前、後板邊處,各導向槽的開口均朝向與之位置相對且位於同一豎直面內的導向槽處。
[0011]所述兩側卸板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車底板的寬度。
[0012]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卸載系統,包括礦車組、常態車軌和輔助卸載車軌;所述礦車組包括首位相連的多個礦車,所述礦車為如上所述的雙側卸式礦車,相鄰兩礦車間通過鐵鏈相連;所述輔助卸載車軌安裝在常態車軌上,其包括拱形曲軌和支撐所述拱形曲軌的支撐架。
[0013]所述支撐架包括多根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數量為奇數,其中位於中間的支撐柱最聞,往兩側支撐柱的聞度依次遞減。
[0014]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一條,上述同一雙側卸式礦車的兩輔助卸載軌輪之間通過連杆相連,所述連杆和與之對應的雙側卸式礦車內的兩側卸板固連,所述連杆的長度大於兩側卸板間的寬度。
[0015]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兩條,該兩條輔助卸載車軌的位置相對。
[0016]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0017]1、當礦車經過安裝在溜煤井內的輔助卸載車軌時,輔助卸載軌輪沿拱形曲軌滑移,從而帶動側卸板上移,側卸板與車底板之間形成卸載窗口,從而承載在礦車內的煤炭自動卸載到溜煤井下;本實用新型中車底板的拱形設計,增加了煤炭的卸載坡度,提高了卸載率。
[0018]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成本較低,煤炭卸載時間較短,卸載效率高,輔助卸載車軌及礦車安裝維護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雙側卸式礦車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雙側卸式礦車的仰視圖。
[0021 ] 圖3為圖2的A-A向視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卸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3]其中,
[0024]1、車底板2、車側板3、軌道輪4、礦車連接部5、掛孔6、導向槽7、側卸板
8、輔助卸載軌輪9、常態車軌10、拱形曲軌11、支撐柱12、連杆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0026]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包括礦車本體,所述礦車本體包括車底板I和車側板2,所述車底板I的截面呈拱形,所述車底板I的下方安裝有軌道輪3 ;所述車側板2有兩塊,其分別位於車底板I的左、右兩側且與車底板I固連,所述各車側板2的外側面上均固連有礦車連接部4,所述礦車連接部4上開設有掛孔5 ;所述兩車側板2相互平行,兩車側板2的相向內側均設置有兩個導向槽6,所述各導向槽6均位於車側板2的前、後板邊處,各導向槽6的開口均朝向與之位置相對且位於同一豎直面內的導向槽處;位於不同車側板2上的兩位置相對的導向槽6之間設置有側卸板7,所述兩側卸板7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車底板I的寬度,所述各側卸板7的外側面上均安裝有輔助卸載軌輪8。
[0027]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卸載系統,包括礦車組、常態車軌9和輔助卸載車軌;所述礦車組包括首位相連的多個礦車,所述礦車為如上所述的雙側卸式礦車,相鄰兩礦車間通過鐵鏈相連;所述輔助卸載車軌安裝在常態車軌9上,其包括拱形曲軌10和支撐所述拱形曲軌10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多根支撐柱11,所述支撐柱11的數量為奇數,其中位於中間的支撐柱最高,往兩側支撐柱的高度依次遞減。
[0028]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一條,上述同一雙側卸式礦車的兩輔助卸載軌輪8之間通過連杆12相連,所述連杆12和與之對應的雙側卸式礦車內的兩側卸板7固連,所述連杆12的長度大於兩側卸板7間的寬度。
[0029]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兩條,該兩條輔助卸載車軌的位置相對。
[0030]本實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採用或借鑑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0031]儘管本文中較多的使用了諸如車底板1、軌道輪3、導向槽6、輔助卸載軌輪8、支撐柱11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0032]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包括礦車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礦車本體包括車底板和車側板,所述車側板有兩塊,其分別位於車底板的左、右兩側且與車底板固連;兩車側板的相向內側均設置有兩個導向槽,位於不同車側板上的兩位置相對的導向槽之間設置有側卸板,所述各側卸板的外側面上均安裝有輔助卸載軌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其特徵在於:所述車底板的截面呈拱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其特徵在於:所述車底板的下方安裝有軌道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各車側板的外側面上均固連有礦車連接部,所述礦車連接部上開設有掛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車側板相互平行,所述各導向槽均位於車側板的前、後板邊處,各導向槽的開口均朝向與之位置相對且位於同一豎直面內的導向槽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雙側卸式礦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側卸板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車底板的寬度。
7.—種卸載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礦車組、常態車軌和輔助卸載車軌;所述礦車組包括首位相連的多個礦車,所述礦車為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雙側卸式礦車,相鄰兩礦車間通過鐵鏈相連;所述輔助卸載車軌安裝在常態車軌上,其包括拱形曲軌和支撐所述拱形曲軌的支撐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卸載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架包括多根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數量為奇數,其中位於中間的支撐柱最高,往兩側支撐柱的高度依次遞減。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卸載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一條,上述同一雙側卸式礦車的兩輔助卸載軌輪之間通過連杆相連,所述連杆和與之對應的雙側卸式礦車內的兩側卸板固連,所述連杆的長度大於兩側卸板間的寬度。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卸載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卸載車軌有兩條,該兩條輔助卸載車軌的位置相對。
【文檔編號】B61D9/06GK203698280SQ201320828399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宋文成, 宋宗武, 張孝強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