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磁化的鍋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2:44:51 2
專利名稱:可磁化的鍋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具結構,尤其指一種可藉助電磁爐使本實用新型的鍋具導磁以產生磁場,而可以磁化鍋內水的可磁化鍋具結構。
但是,飲用水的品質首先與水源的水質有關,遭受汙染的水源,其品質自然不佳,然而有些水源中的硬度本來較高,經過傳統的淨水處理程序後,其水中硬度仍然偏高,以致煮沸後生成水垢,以致口感不好,給飲用者造成不適。
所以,採用磁化法處理水,解決水垢問題,在於磁化水去除水垢的原因,是利用水垢的主要成份CaCO3是由水中的Ca(HCO3)2受熱分解形成的,當磁化處理過的水受熱時,析出的CaCO3晶體主要為針狀文石結晶,文石結晶的結構鬆散,抗拉、抗壓能力差,粘結性弱,不易粘結成堅硬水垢,反之未經磁化處理的水在加熱時析出的CaCO3結晶主要為緊密的稜形方解石晶體,易在受熱的金屬面上形成堅硬的水垢。
所以,本實用新型人潛心研究並配合理論的運用,提出一種設計合理,實用方便的本實用新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包括一導磁材料製成的第一鍋及至少一導磁材料製成的第二鍋,其中該第二鍋是容設在該第一鍋內部,並與該第一鍋保持有中空間隙,該第二鍋的鍋面設有多數個透孔。
如上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點是,所述的第一鍋在相對側邊設有握柄。
如上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點是,所述的導磁材質是鐵或白鐵。
如上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點是,所述的第二鍋在相對側邊設有握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實用新型煮沸的磁化水,人在飲用後可改善人體酸性體質、活化細胞、防止水垢產生及讓水質喝起來更甘甜。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使用在電磁爐5的狀態圖,由於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鍋2及第二鍋3都是導磁材料,故主要是搭配一電磁爐5,並放在電磁爐5上,利用電磁爐5內的金屬線圈(圖略)通過高頻振蕩,有規律地改變電流方向,藉此電磁爐5內金屬線圈產生的磁力線就跟著不斷地改變,以便使得放置在電磁爐5上具導磁材料的第一鍋2及第二鍋3在底部由於外部激磁產生一磁渦流的感應電場,使具有電阻特性的第一鍋2及第二鍋3,在電子運動時能釋放出大量熱能而能對水煮沸。
同時,水在煮沸的過程中由於熱升冷降的緣故,水會不斷的循環於第二鍋3的透孔31以及第一鍋2與第二鍋3之間的中空間隙4,因此水會不斷的流過第一鍋2與第二鍋3底部形成的感應磁場,藉由感應磁場使水的水集團變小以及對水進行高振頻率振動,使水形成磁化的效果成為磁化活水,並增加水的溶氧率及防止水垢,以便使飲用者在飲用時可活化體內細胞、促進新陳代謝等諸多效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最佳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圖形,本實用新型的特徵並不局限於此,如第一鍋內是可容設多層第二鍋,除了第一鍋與第二鍋保持有中空間隙外,第二鍋與第二鍋之間也保持有一定的中空間隙,本實用新型的所有範圍應以下述的權利要求的範圍為準,所有符合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的精神與其類似變化的實施例,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範疇中。
權利要求1.一種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導磁材料製成的第一鍋;以及至少一個導磁材料製成的第二鍋,容設在所述第一鍋內部;並與所述第一鍋保持有中空間隙,所述第二鍋的鍋面設有多數個透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鍋在相對側邊設有握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磁材料是鐵或白鐵。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鍋在相對側邊設有握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磁化的鍋具結構,包括一第一鍋及一第二鍋,其中該第一鍋是導磁材料製成,該第二鍋也是導磁材料製成,容設在該第一鍋內部,並與該第一鍋保持有中空間隙,該第二鍋在鍋面設有多數個透孔;藉此結構,本實用新型放置在電磁爐上時,由工作中的電磁爐在第一鍋和第二鍋底部產生一感應磁場,使盛於鍋內的水成為一磁化活水。
文檔編號A47J36/02GK2572888SQ0223025
公開日2003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日
發明者林孝智 申請人:山天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