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油增氧的製造方法
2023-05-03 04:15:26 1
水油增氧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水油增氧機,包含有一容器,且該容器內設有一管體,該管體內設有一驅動單元,該驅動單元具有一馬達,該馬達連接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連接有一扇葉,同時還包含有至少一抽氣管,其一端連接於該管體的周側對應該扇葉位置處,另一端則朝該容器外延伸設置,藉此,當啟動該馬達帶動該扇葉開始轉動時,該扇葉會擾動該管體內的液體產生漩渦,而可藉由漩渦產生的負壓,將空氣由該抽氣管抽入該管體內,以大幅提升增氧效果。
【專利說明】水油增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以增加水或油等液體含氧量的水油增氧機。
【背景技術】
[0002]增氧機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水產養殖業會通過增氧機將空氣打入水中,以提升養殖池中的含氧量,增加養殖密度,又如農業會藉由增氧機提升灌溉用水的含氧量與氮元素,藉此促進植物生長,還有通過增氧機將空氣打入汽、柴油中,以提升汽、柴油的含氧量,使汽、柴油於引擎中可完全燃燒,進而增加車輛的動力效果與省油效果。
[0003]然而現有的增氧機多以水車式為主,其主要具有一可浮於液體表面的平臺,且該平臺上設有一馬達,該馬達連接有一水車,而可通過該馬達驅動水車轉動以擾動該液體,藉此將空氣打入該液體中,但此種增氧方式,不僅動力消耗於水車打水而致增氧效率低落,且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油增氧機,其可有效的將空氣打入水或油等液體中,以提升該液體的含氧量。
[000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油增氧機,包含有:
[0006]一容器,其頂面凹設有一容槽,並形成有一開口 ;
[0007]—管體,設於該容槽內,且該管體的周側穿設有至少一抽氣孔以及至少一連通孔;
[0008]一驅動單元,設於該管體,並具有一馬達,且該馬達連接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穿入該管體內並連接有一扇葉,該扇葉位於對應該抽氣孔的位置處;
[0009]至少一抽氣管,其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另一端則朝該開口外延伸設置。
[0010]其中,該管體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底端與一頂端,且該底端固設於該容槽的底部,而該頂端則朝該開口外方向延伸設置,同時該管體的周側鄰近該底端位置處設有多個抽氣孔與多個連通孔。
[0011]其中,該多個抽氣孔等角度環設於該管體的周側。
[0012]其中,該管體的頂端蓋設有一蓋體,且該蓋體上對應該管體穿設有一軸孔,而該馬達固設於該蓋體外,並讓該驅動軸由該軸孔穿入該管體內。
[0013]其中,該蓋體上對應該多個抽氣孔設有多個固定孔,而該水油增氧機包含有對應該抽氣孔數量的多個抽氣管,且該多個抽氣管的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另一端則連接於對應的固定孔。
[0014]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油增氧機,可將水或油等液體裝設於該容槽內,並啟動該馬達帶動該驅動軸連動該扇葉開始轉動,而使該扇葉擾動該管體內的液體產生漩渦,如此即可藉由漩渦產生的負壓,有效的將該容器外的空氣由該抽氣管抽入該管體內與該液體進行混和,並增加空氣停留於該液體內的時間,而可大幅提升增氧效果,而可大幅提升增氧效果O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管體位置處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0018]圖中:
[0019]100 水油增氧機;
[0020]10 容器; 11容槽;
[0021]12 開口;
[0022]20 管體; 21底端;
[0023]22 頂端; 23抽氣孔;
[0024]24 連通孔;
[0025]30 蓋體; 31軸孔;
[0026]32 固定孔;
[0027]40 驅動單元;41馬達;
[0028]42 驅動軸;43扇葉;
[0029]50 抽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並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31]請參閱圖1以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以及管體位置處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其揭示有一種水油增氧機100,該水油增氧機100包含有:
[0032]一容器10,其頂面凹設有一容槽11,並形成有一開口 12。
[0033]一管體20,設於該容槽11內,且該管體20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底端21與一頂端22,其中,該底端21固設於該容槽11的底部,而該頂端22則朝該開口 12外方向延伸設置,此外該管體20的周側穿設有至少一抽氣孔23以及至少一連通孔24,於本實施例中,該管體20的周側鄰近該底端21位置處設有多個抽氣孔23與多個連通孔24,且如圖2所示,該多個抽氣孔23等角度環設於該管體20的周側。
[0034]一蓋體30,蓋設於該管體20的頂端22,且該蓋體30上對應該管體20穿設有一軸孔31,以及對應該多個抽氣孔23設有多個固定孔32。
[0035]一驅動單元40,設於該管體20,並具有固設於該蓋體30外的一馬達41,且該馬達41連接有一驅動軸42,該驅動軸42由該軸孔31穿入該管體20內並連接有一扇葉43,該扇葉43位於對應該抽氣孔23位置處。
[0036]至少一抽氣管50,其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23,另一端則朝該開口 12外延伸設置,於本實施例中,該水油增氧機100包含有對應該抽氣孔23數量的多個抽氣管50,且該多個抽氣管50的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23,另一端則連接於對應的固定孔32。
[0037]請再同時參閱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使用者可將水或油等液體裝設於該容槽11內,並讓該液體高過該抽氣孔23,之後再啟動該馬達41,使該馬達41帶動該驅動軸42連動該扇葉43開始轉動,而使該扇葉43擾動該管體20內的液體,讓該管體20內的液體產生漩渦,如此即可藉由漩渦產生的負壓,有效的將該容器10外的空氣抽入該抽氣管50,並進一步沿該抽氣管50穿過該抽氣孔23進入該管體20內,以與該液體進行混合,同時該容槽11內的液體則會通過該多個連通孔24於該容槽11與該管體20間流動,藉此,不僅能夠大幅增加空氣停留於該液體內的時間,以大幅提升增氧效率,且與現有水車式增氧機相較,本實用新型更具低耗能與低噪音等效果。
[0038]必須說明的是,該扇葉43可針對該水槽11大小與深度等條件進行改變,例如使用雙葉片的扇葉取代本實施例中的三葉片扇葉,若是於該驅動軸42上設置兩組扇葉43等,此改變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0039]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水油增氧機,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一容器,其頂面凹設有一容槽,並形成有一開口 ; 一管體,設於該容槽內,且該管體的周側穿設有至少一抽氣孔以及至少一連通孔; 一驅動單元,設於該管體,並具有一馬達,且該馬達連接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穿入該管體內並連接有一扇葉,該扇葉位於對應該抽氣孔的位置處; 至少一抽氣管,其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另一端則朝該開口外延伸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增氧機,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管體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底端與一頂端,且該底端固設於該容槽的底部,而該頂端則朝該開口外方向延伸設置,同時該管體的周側鄰近該底端位置處設有多個抽氣孔與多個連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油增氧機,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多個抽氣孔等角度環設於該管體的周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油增氧機,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管體的頂端蓋設有一蓋體,且該蓋體上對應該管體穿設有一軸孔,而該馬達固設於該蓋體外,並讓該驅動軸由該軸孔穿入該管體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油增氧機,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蓋體上對應該多個抽氣孔設有多個固定孔,而該水油增氧機包含有對應該抽氣孔數量的多個抽氣管,且該多個抽氣管的一端連接於該抽氣孔,另一端則連接於對應的固定孔。
【文檔編號】B01F3/04GK203591742SQ201320691528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5日
【發明者】吳宜棻 申請人:吳宜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