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秧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2:05:51 2
專利名稱: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秧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解決水稻缽盤育苗機械移栽的新型機構,明確地講是提供了一種水稻缽盤育秧有序拋秧機構,屬於農業拋秧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研究,其育苗近年來飛速發展了缽盤育苗技術,但到目前還沒有有序拋秧機械推向市場。但出現了一些研製的樣機,這些樣機的拋秧機構一是滾輪撥葉式;二是滾輪撥莖式;三是缽盤後推缽式等。這些機構都未能解決穴距精度問題,且製造成本高,因此,不能被市場所接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水稻缽盤育秧有序拋秧機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撥秧準確,穴距均勻,造價低廉,撥秧爪擺動式撥秧拋秧的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秧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機架上安裝有輸秧總成和拔秧拋秧總成,輸秧總成與拔秧拋秧總成通過棘輪傳動機構構成輸秧滾輪的間歇式轉動,其中,輸秧總成包括輸秧板、輸秧滾輪、分秧板,輸秧板裝置在輸秧滾輪的前端,上部設有分秧板,右側設有拔秧拋秧總成,拔秧拋秧總成的底部設有拋秧導筒。拔秧拋秧總成由若干組撥秧爪、推桿構成,推桿與動力機構連接,帶動其轉動,推桿的前端設有凹槽,撥秧爪由彈性鋼片製成鉗式結構,其兩側設有楔形凸臺,與推桿前端的凹槽構成滑動副,隨推桿的轉動推動拔秧爪擺動並完成閉合、開啟動作。當撥秧爪擺動到撥秧位置,推桿的凹槽通過撥秧爪楔形凸臺,使撥秧爪閉合夾住秧苗,推桿繼續旋轉拔出秧苗。當推桿旋轉脫離撥秧爪,撥秧爪張開,秧苗脫離撥秧爪進入拋秧導筒落入田間完成有序拋秧。
撥秧爪和推桿數量與水稻缽盤橫向缽數相同,每組撥秧拋秧總成完成水稻缽盤秧苗縱向一行的撥秧拋秧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採用撥秧爪擺動式撥秧拋秧,撥秧精確,不出現漏撥或多撥秧苗現象,不損傷秧苗,有序拋穴距均勻。解決了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秧,實現水稻缽盤秧苗機械移栽。該機構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可安裝在人力或動力移栽機上組成有序拋秧機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輸秧滾輪3安裝機架4與拔秧拋秧總成的推桿7通過棘輪機構構成傳動副,使輸秧滾輪3完成間歇式轉動,即推桿7轉動一周,輸秧滾輪3轉動一個缽位;輸秧板1設在輸秧滾輪3前端用於放置撥盤秧苗2,將水稻缽盤秧苗2向上輸送,分秧板5設在輸秧滾輪3的上部定位引導水稻缽盤秧苗2向撥秧位置運動,由撥秧爪6、推桿7構成拔秧拋秧總成,推桿7軸接在機架4上與動力機構連接,其前端為凹槽結構,撥秧爪6為彈性鋼片製成鉗式結構用於拔抓秧苗,兩側設有楔形凸臺,與推桿7前端的凹槽構成滑動連接關係,在當撥秧爪擺動到撥秧位置,推桿的凹槽通過撥秧爪楔形凸臺,使撥秧爪閉合夾住秧苗,推桿繼續旋轉拔出秧苗。推桿7旋轉運動,推動撥秧爪6擺動運動。推桿7繼續旋轉撥出秧苗。當推桿7旋轉脫離撥秧爪6,撥秧爪6張開,秧苗脫離撥秧爪6進入拋秧導筒8落入田間完成有序拋秧。
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種機構,在機架上安裝有輸秧總成和拔秧拋秧總成,輸秧總成與拔秧拋秧總成通過棘輪傳動機構構成輸秧滾輪的間歇式轉動,其中,輸秧總成包括輸秧板、輸秧滾輪、分秧板,輸秧板裝置在輸秧滾輪的前端,上部設有分秧板,右側設有拔秧拋秧總成,拔秧拋秧總成的底部設有拋秧導筒,其特徵在於拔秧拋秧總成由若干組撥秧爪、推桿構成,推桿與動力機構連接,帶動其轉動,推桿的前端設有凹槽,撥秧爪由彈性鋼片製成鉗式結構,其兩側設有楔形凸臺,與推桿前端的凹槽構成滑動嚙合副,隨推桿的轉動推動拔秧爪擺動並完成閉合、開啟動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種機構,其特徵在於撥秧爪和推桿數量與水稻缽盤橫向缽數相同,每組撥秧拋秧總成完成水稻缽盤秧苗縱向一行的撥秧拋秧作業。
專利摘要一種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種機構,在機架上安裝有輸秧總成和拔秧拋秧總成,輸秧總成與拔秧拋秧總成通過棘輪傳動機構構成輸秧滾輪的間歇式轉動,輸秧板裝置在輸秧滾輪的前端,上部設有分秧板,右側設有拔秧拋秧總成,拔秧拋秧總成的底部設有拋秧導筒,拔秧拋秧總成的推桿與動力機構連接,推桿的前端設有凹槽,撥秧爪由彈性鋼片製成鉗式結構,其兩側設有楔形凸臺,與推桿前端的凹槽構成滑動嚙合副,隨推桿的轉動推動拔秧爪擺動並完成閉合、開啟動作。採用撥秧爪擺動式撥秧拋秧,撥秧精確,不出現漏撥或多撥秧苗現象,不損傷秧苗,有序拋穴距均勻。解決了水稻缽盤育苗有序拋秧,實現水稻缽盤秧苗機械移栽。
文檔編號A01C11/02GK2660863SQ200320112
公開日2004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2日
發明者李英一, 姜山, 王大海, 鄒世麗 申請人: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