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青葉鮮榨噴霧乾燥顆粒飲片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1:35:11 1
本發明屬於中藥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中藥大青葉飲片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中藥大青葉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乾燥葉。夏、秋二季分2~3次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主要用於熱病高熱煩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瀉痢,丹毒,口瘡,痄腮,喉痺等的治療。
常用的大青葉飲片的加工方式為:夏、秋二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再打包儲運。此類草藥飲片,體積龐大,衛生學指標差,容易汙染和黴變,質量很難保證,不利於配方調劑和確保其臨床療效,甚至給患者帶來隱性的危害。
目前,市場上也有大青葉藥材經過提取後製成的顆粒飲片銷售。顆粒飲片的製備過程,提取不僅耗時耗能,而且因常用大量的水做溶媒,藥材中的非極性有效成分很難被提取出來。此外,由於提取用的大青葉藥材也是乾燥並經過長時間儲藏的,因此,有效成分的損失也是很大的。為了確保大青葉藥材的臨床有效、質量穩定,一種新型的大青葉飲片及其製備工藝亟待開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布了 「一種大青葉鮮榨噴霧乾燥顆粒飲片及其製備工藝」。本工藝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大青葉藥材中的極性和非極性有效成分,避免藥材在現有的飲片加工和儲運過程中引起的有效成分的丟失和藥材品質的下降,減少藥材受黴菌等的汙染,對確保大青葉飲片的質量穩定和臨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在大青葉採收後,淨選,洗滌,趁鮮壓榨,收集初榨藥汁,留存0.5%~5%的初榨藥汁備用,藥渣加入1~5倍量的水,攪拌5~30min,板框壓濾機壓濾取汁,所剩藥渣再壓榨取汁,合併剩下的初榨藥汁及後兩次壓榨藥汁,60~120目篩過濾,得大青葉藥汁。將得到的大青葉藥汁於40~75℃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15的濃縮液,並將此濃縮液噴霧乾燥,進風口溫度設定為90~140℃,出風口溫度為80~110℃,收集乾燥產物,粉碎後過60~100目篩。將上述大青葉噴霧乾燥粉,與留存的初榨藥汁混合,製備軟材,制粒,50~80℃乾燥4~8小時,整粒,真空包裝。在產品包裝袋的標籤上,印刷上品名、藥用部位、種植地、飲片生產商、生產日期、主要成分含量、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禁忌證等信息。袋內附上大青葉的薄層鑑別圖譜和/或高效液相特徵圖譜,作為產品的「身份證」。此外,在產品的包裝袋上,印有二維碼,通過掃描可以連結獲取產品的原植物照片、藥材照片、飲片照片、性狀及顯微鑑別特徵等信息。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於:
新鮮採集的大青葉藥材,淨選洗滌後直接壓榨、過濾、減壓濃縮、噴霧乾燥、制粒,所得到的顆粒飲片,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藥材中的有效成分。 這種飲片體積較之於傳統飲片體積大大地減小,流動性好,真空包裝,使得飲片質量更加穩定,利於儲運和臨床調劑,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新鮮採集的大青葉藥材,淨選,用水洗去泥沙,趁鮮用壓榨機壓榨取汁,留存1%重量的初榨藥汁另用。所得藥渣加3倍量的自來水,攪拌20min,板框壓濾機壓榨取汁。剩下的藥渣再用壓榨機壓榨取汁。將上述剩餘的初榨藥汁與後續兩次壓榨藥汁合併,用100目篩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溫度設定為65℃。在濃縮所得浸膏相對密度為1.05時,噴霧乾燥,進風口溫度為140℃,出風口溫度為100℃,收集噴乾物,低溫粉碎,過80目篩。將此噴霧乾燥粉與上述留存的初榨藥汁混合制軟材,制粒,75℃乾燥6小時,整粒,裝袋,1kg/袋,加入袋裝抗氧劑和乾燥劑,真空封裝,貼籤即可。
實施例2
將新鮮採集的大青葉藥材,淨選,用水洗去泥沙,趁鮮用壓榨機壓榨取汁,留存5%重量的初榨藥汁另用。所得藥渣加5倍量的自來水,攪拌30min,板框壓濾機壓榨取汁。剩下的藥渣再用壓榨機壓榨取汁。將上述剩餘的初榨藥汁與後續兩次壓榨藥汁合併,用100目篩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溫度設定為70℃。在濃縮所得浸膏相對密度為1.10時,噴霧乾燥,進風口溫度為120℃,出風口溫度為90℃,收集噴乾物,低溫粉碎,過80目篩。將此噴霧乾燥粉與上述留存的初榨藥汁混合制軟材,制粒,70℃乾燥8小時,整粒,裝袋,1kg/袋,加入袋裝抗氧劑和乾燥劑,真空封裝,貼籤即可。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項發明的技術思想,不能憑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凡是按照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