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和情人節有什麼區別(七夕絕對不是情人節)
2023-09-11 22:47:08 2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七夕,大家把它定義成了東方的情人節。可是,有史以來,七夕,真的,絕對,不是情人節!!!
那七夕到底是什麼節?
在中國古代,七夕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乞巧節,顧名思義就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記載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曬書節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鬥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炫富節
漢朝的七夕節有登樓曬衣的民俗。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把衣物拿到戶外曬。但這習俗到了魏晉卻開始變了味,成了土豪們炫富顯擺的日子。土豪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屌絲們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到了東晉年間,就變成土豪們炫富的方式,有錢的大地主,就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曬出來撩妹,沒錢的屌絲也有炫耀的方法,怎麼辦?屌絲雖然沒錢,但是有才就行,於是這些屌絲文人士子就把家裡面看的發皺的書拿出來曬,想表達就是飽讀詩書意思,總之各顯身手,各種套路。
七夕為什麼會變情人節?
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