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逆式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01:42:35 1
專利名稱:一種雙逆式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兩種熱交換介質的固定管狀通道組件的熱交換裝置,特別是一種雙逆式換熱器。
現有換熱器種類較多,如板式的、螺旋板式的、蛇管式的、噴淋管式的、套管式的、翅片式的、夾套式的換熱器等,都各有其一定的實用性,但有的造價較高、有的結構複雜,製造難度大,有的清洗不便,有的冷凝冷卻不能一次進行,有的傳熱係數低,有的不便於負壓操作。因此,都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造容易、造價低、傳熱係數高、操作方便,能廣泛用於各種傳熱過程的換熱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以下設計方案達到的由外殼園筒、傳熱壁園筒、內壁園筒套裝組成外層、中層和內層三層空間;傳熱壁與內壁的高度比外殼低10公分左右,使外層與內層在底部貫通;三個園筒的上部與平封頭相焊接,傳熱壁與內壁的下部用環形封頭焊接,外殼下部通過法蘭與錐封頭相連,錐封頭底部安裝有放液管及閥門。在外層和內層分別安有一介質輸送管,且都將管一端封死,於側面開孔;平封頭上還接有不凝氣導管和中間層介質導出管。
按此設計,其主要優點是傳熱係數高,且構造簡單,操作也方便,適用極廣泛,還可負壓操作。
下面結合附圖和一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由附圖1可見,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外殼園筒1、傳熱壁園筒2及內壁園筒3構成,並形成外層10、中層11、內層12三層空間。將需冷凝的介質或易結垢的介質由管4輸送,通過其側面孔噴出後,就沿外層作逆時針園周運動,同時又由上至下軸向運動;而將不易結垢的介質由管7輸送至中層下部,通過側面孔13噴出到中層空間,就沿中層空間作順時針園周運動,同時由下至上軸向運動,最後由導出管9導出,因而其軸向和園周方向運動的方向都是相逆的,且兩種介質在換熱過程中的絕對運動速度都是園周速度和軸向速度的合成,這就大大高於其它換熱器的園周速度或軸向速度,因而傳熱係數大。同時由於讓易結垢的介質走外層,只要打開錐封頭15,就可進行清洗乾淨;由於中層介質由管7從內層進入中層下部,就使得雙逆運動的方案能較簡單地得到實現。
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平封頭6上接有不凝導氣管8,當需冷凝的介質被冷凝冷卻後,可由放液管16導出,而少量不凝氣由導管8導出,當要負壓操作時,就將不凝氣導管接入真空系統,將管4接入負壓下換熱的介質系統即可,因而可很方便地應用於真空蒸發,真空蒸餾等過程,其冷凝冷卻液可由放液管16排出。
由於本換熱器的傳熱壁和內壁的高度低於外殼,且是懸浮的,因而只要兩壁所用材料一樣,就可避免傳熱過程的熱膨脹影響問題,無需加膨脹節,並可適應較高的溫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由外殼園筒[1]、傳熱壁園筒[2]和內壁園筒[3]套裝成三層空間[10、11、12]的換熱器,其特徵是三個園筒[1、2、3]的頂部焊接一平封頭[6],傳熱壁園筒[2]與內壁園筒[3]的下部焊接一個環形封頭[14],外殼下部連接一錐封頭[15]、平封頭[6]上接有不凝氣導管[8]和中間層介質導出管[9],第一種介質輸送管[4]從園筒外層[10]上部側面通入,末端封死,但末端側面開有側孔[5],使第一種介質在外層由上而下作旋轉流動;另一種介質輸送管[7]從平封頭頂上插入內層[12]直至內層下部通入中層[11]下部,其管端封死,但末端側面開有側孔[13],側孔[13]與側孔[5]方向相反,使第二種介質沿中層由下而上作旋轉流動,但方向與第一種介質相反。
2.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換熱器外殼園筒〔1〕的高度比傳熱壁園筒〔2〕和外壁園筒〔3〕略高一些,故此兩園筒在外殼裡是懸浮的。
3.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徵在於錐封頭〔15〕下面有放液管〔16〕和控制閥門〔17〕。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逆式換熱器,由外殼圓筒[1]、傳熱壁圓筒[2]和內層圓筒[3]套裝成三層空間[10、11、12]。三圓筒頂部焊一平封頭,接有不凝氣導管[8]和中間層介質導出管[9],傳熱壁圓筒與內壁圓筒下部焊接一個環形封頭,外殼圓筒下部接錐封頭。第一種介質從圓筒外層[10]上部通入,自上而下作旋轉流動,第二種介質經內層[12]通入中層[11]下部,自下而上作旋轉流動,其方向與第一種介質相反。這種換熱器傳熱效率高,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F28D7/10GK86205832SQ86205832
公開日1987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1986年8月14日
發明者任秀江 申請人:湖南省零陵地區製藥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