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11:06:30
專利名稱: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動物低氧實驗的裝置,尤其是一種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
背景技術:
在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中,可製備肺內低氧動物模型。肺內低氧是臨床上普遍存 在的現象,任何原因引起的阻塞性肺通氣功能障礙性疾病都可引起肺內低氧,現在用於小 動物低氧模型製備的裝置大多是低壓氧艙,即模擬高原低氣壓低氧的狀態。如圖5所示, 實驗動物處於低氧艙中8,外界空氣通過進氣調節閥6調節進入低氧艙8內的氣流量,抽氣 泵9不斷從低氧艙8內抽出空氣,只要調節流入和抽出氣體流量就可控制低氧艙8內的氣 壓,氣壓表3監控艙內氣壓。這種裝置的優點是直接利用空氣流量的進出來控制艙內低氧, 只要通過調節低氧艙內空氣壓力於一定值就可維持艙內氧氣在一定的濃度,但這種裝置的 製作需要較大的成本,使用過程中要連續開啟抽氣泵,耗電量大、同時產生較大的噪聲,影 響動物正常的生理活動過程。該低氧艙只適合模擬高原低氧狀態製備高原缺氧動物模型, 不適合正常海拔水平的常壓低氧動物模型的製備,故急切需要設計一種常壓低氧實驗動物 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既 節省人工又節省材料的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包括低氧艙罩、底座,所述低氧艙罩密封安裝在 所述底座上,所述低氧艙罩頂部設有多個進氣通氣孔,所述低氧艙罩兩側底部設有排氣通 氣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低氧艙罩頂部設有五個均勻分布的進氣通氣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下方設有支撐底座的支腳。採用上述結構,通過流入通氣孔給常壓低氧艙連續通以低氧氣體,經過低氧艙排 氣通氣孔連續排出氣體,能保證低氧艙內維持所設定的低氧氣體並保持正常大氣壓狀態, 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常壓低氧環境。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不需要電動抽氣泵,節省大量的電 耗並保持安靜無噪音狀態,排除了噪音對實驗動物正常生理活動的幹擾。特別是能模擬正 常情況下肺內低氧狀態,為低氧性肺損傷模型的製備提供了較好的實驗設備。綜上所述,本 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操作便捷,有益效果顯著,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5為原有低壓氧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2、3、4、5中1—低氧艙罩、2—底座、3—進氣通氣孔、4—排氣通氣孔、 5-支腳、6—進氣調節閥、7—氣壓表、8—低壓氧艙、9一抽氣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4所示,一種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包括低氧艙罩1、底座2,所述 低氧艙罩1密封安裝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低氧艙罩1頂部設有多個進氣通氣孔3,所述低 氧艙罩1兩側底部設有排氣通氣孔4。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低氧艙罩1頂部設有五個均勻分布的進氣通氣孔3。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座2下方設有支撐底座2的支腳5。所述低氧艙罩1和底座2構成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底座2和低氧艙罩1均由透 明有機玻璃製作,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底座2由兩層有機玻璃膠合而成,低氧艙罩1頂部有 五個低氧氣體流入的進氣通氣孔3,進氣通氣孔3在低氧艙罩1上呈均勻分布,所述低氧艙 罩1長X寬X高=60 X 45 X 30cm,進氣通氣口 3的直徑為1cm,進氣通氣孔3與橡皮管、 氧氣瓶相連,向低氧艙罩1內通以低氧氣體;低氧艙罩1兩對應側壁下部設有排氣通氣孔 4,低氧艙罩1內氣體可以通過排氣通氣孔4排出。採用這種方式不需要電動抽氣泵,節省 大量的電耗並保持安靜無噪音狀態,排除了噪音對實驗動物正常生理活動的幹擾,特別是 能模擬正常情況下肺內低氧狀態,為低氧性肺損傷模型的製備提供了較好的實驗設備,綜 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操作便捷,有益效果顯著,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一種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包括低氧艙罩(1)、底座(2),其特徵在於所述低氧艙罩(1)密封安裝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低氧艙罩(1)頂部設有多個進氣通氣孔(3),所述低氧艙罩(1)兩側底部設有排氣通氣孔(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其特徵在於所述低氧艙罩(1) 頂部設有五個均勻分布的進氣通氣孔(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2) 下方設有支撐底座(2)的支腳(5)。
專利摘要一種小動物常壓低氧實驗動物艙,包括低氧艙罩、底座,所述低氧艙罩密封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低氧艙罩頂部設有多個進氣通氣孔,所述低氧艙罩兩側底部設有排氣通氣孔,所述低氧艙罩頂部五個進氣通氣孔均勻分布,所述底座下方設有支撐底座的支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操作便捷,有益效果顯著,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G10/02GK201586158SQ201020301569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6日
發明者羅自強, 許建平 申請人: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