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繡非遺走出國門(三千名繡娘帶羌繡走向世界)
2023-09-11 06:11:51 4
汶川繡娘學習羌繡。(何川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在岷江畔,有一位中年羌族婦女傳承羌族傳統文化,帶領三千名繡娘把羌繡賣到了北美美國、加拿大,南亞寮國等世界各國。
7月4日上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的傳承人之一林福美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經歷。
羌繡傳承人林福美。(何川 攝)
在林福美的羌繡展示廳內,數名身穿羌族傳統服飾的姑娘正在刺繡。林福美對記者說:「你們今天來得巧,我剛從海南參展回來。要不然,還碰不到了。」一邊介紹羌繡產品,林福美講起了她與羌繡的不解情緣。
羌族民間刺繡藝術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載體,是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直觀性、審美的象徵表現。羌族刺繡圖案清秀精緻,內涵豐富,富有內涵地表現出羌族粗獷豪放又不乏細膩的性格。對羌族刺繡而言,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是不能截然分離的,羌族刺繡上的那些絢麗多姿的圖案,實際上凝聚了羌族人民對生活的祈禱和祝福。
「5.12」汶川大地震給汶川縣造成巨大的損失,地處地震核心區的茂縣、汶川、理縣等羌區群眾以羌繡居家靈活就業,助力家庭增收。阿壩州人社部門組織專家、學者開展搶救性挖掘和整理工作,推動《羌繡》教材普及,編寫《羌繡技能鑑定考核標準》,加速推動和傳承發展羌繡產業。
「我是土生土長的羌族人,從小喜歡跟著奶奶、媽媽學羌繡。我們村的婦女幾乎都會做,但是不知道還能賣成錢。」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由林福美牽頭,於2010年12月7日成立了羌繡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以「傳承羌繡技藝,弘揚羌族文化」為宗旨,在保護、挖掘羌繡文化的基礎上,將古老的羌繡技藝與各類時尚元素相結合,開發系列創新羌繡產品,為羌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建立起傳播、發展的平臺,更為異地搬遷的婦女同胞創造了再就業的機會。
邊做邊學,林福美的手藝越來越精,汶川四方八面的繡娘都來跟她討秘訣。於是,林福美開起了羌繡培訓班。「培訓班每年都要開,我記不得教過多少人了,真正學到技術,能夠出師的至少有3000人。」林福美笑著說。
為了把羌繡賣出去,林福美到浙江義烏闖蕩,意外打開了羌繡海外市場。
「我每年都帶著羌繡去參展,認識了一些外邊的老闆,談下了來料加工訂單。羌繡點綴在他們生產的旗袍上,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林福美說,「銷路打開了,繡娘的熱情也更高了。就拿最近的一筆訂單來說,我們給在寮國經商的中國商人籤了5萬多件,一件掙6元人民幣,這一單就可以掙到30萬。」
傳承民族文化,羌繡走向世界。(何川 攝)
據了解,林福美近年來的產品,有近四成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國,林福美和她帶領的三千名繡娘靠著勤勞的雙手不僅創造了自身的美好生活,讓羌繡文化得到傳承,更讓羌繡走向世界舞臺。
來源: 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