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2電影評價(這是一部溫情電影)
2023-09-12 16:26:43 2
《誤殺》上映於2019年冬天,它雖然不是我在疫情前看的最後一部電影,但不可否認它是疫情前的最後一個爆款。我是比較喜歡《誤殺》的,懸疑電影看的就是邏輯和反轉,以及值得玩味的細節,而這些東西《誤殺》都具備。
可能正是《誤殺》的爆,才讓《誤殺2》的票房這幾天如同坐火箭一般上升。但如果是想看《誤殺》後續故事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誤殺2》是一個新的故事,和《誤殺》的唯一聯繫就是主演都是肖央,而且都是翻拍。《誤殺2》翻拍自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迫在眉梢》,看完《誤殺2》後,我連夜看完了《迫在眉梢》,接下來我會聊一聊對《誤殺2》的看法,中間會穿插一些與原版的比較。
首先,我覺得《誤殺2》還是有很多可以稱讚的地方。與原版相比,《誤殺2》在敘事模式上選擇了插敘,開片就直接安排劫持醫院的戲碼,再穿插講述主角是如何一步步落入如此境地。雖然原版的敘事方式可以更好的闡述父子間的情感,但作為一部商業片,《誤殺2》這種插敘的方法,節奏更緊張,更能夠抓住人的注意力,我是更喜歡《誤殺2》的處理方式的。
此外,《誤殺2》裡各位演員的表現基本都可圈可點。在《誤殺》裡,各位主演的演技就是全員在線,譚卓和陳衝的那場對手戲直到現在我都還印象深刻,而《誤殺2》延續了優良傳統。《誤殺》是肖央跳出喜劇的舒適圈,開拓更廣闊戲路的嘗試,現在來看,他這幾年交出的成績單無疑是優秀的。
主演們表演發揮出色,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片中的情感戲份得到了充分的表達,而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推動器,肖央父子間的情感就顯得很真摯,很能打動人。
說到這裡,如果《誤殺2》作為一部普通的劇情片,主打溫情牌,那它的完成度是不錯的,而且片子質量也說得過去。但,它的名字叫「誤殺」,陳思誠既然想吃《誤殺》帶來的紅利,就必須要接受因為「誤殺」而帶來的批評。
第一,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一個騙局。《誤殺2》不僅與第一部無關,甚至與「誤殺」這兩個字都毫無關係,全片下來,你要問我到底誤殺了誰?可能只有觀眾吧。
第二是片中充斥了太多邏輯上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第一次劫持人質的主角,冷靜的像一個慣犯,鎖門,破壞電梯,開槍,劫持人一氣呵成,完全不像臨時起意的行為。相比之下,還是原版裡手忙腳亂的主角更真實一些。
其次,女記者和群眾們的立場轉化都莫名其妙。女記者本來是一個誣陷肖央騷擾自己的負面角色,但採訪完出來立刻就成了正義使者。而圍觀群眾本來被肖央的作案動機感動的痛哭流涕,但當肖央第一次被狙擊手隔著門擊斃以後,他們又紛紛鼓掌叫好(這裡多說一句,防彈衣擋不住子彈,還要靠金牌擋一下,這樣俗套的情節就不要用了)。到了後面,他們又為了主角紛紛去攔市長的車,這波反覆橫跳真是讓我看不懂。
此外,還有攝影二人組的那輛鬼臉小車,你放遙控小車沒問題,但你前邊擺一個鬼臉幹嘛,不就是導演為了製造衝突讓特警掉下去嘛,挺沒意思的。
最後當然不能忘記提本片最大的邏輯bug,主角把電話打過去,竟然發現市長的兒子就在樓上做手術,樓下打的熱火朝天,樓上依舊歲月靜好。市長這番操作屬實秀到我了,貴市是只有這一家醫院嗎?
隨後,剛剛還劍拔弩張的二人,突然坐下開始探討如何做一個父親。而市長先生還真就答應了配合主角演習做人質,市長先生,要是您真這麼好心,別的不說,衛生局局長是不是不應該死?
不過,拋開這些邏輯上的不合理,以及那顆「恰巧」出現的子彈,我還是挺喜歡《誤殺2》這個結局的設計的。相比於原版的大團圓結局,《誤殺2》的情節可能更符合現實一些。而且這個結局也的確比原版更有感染力。
諸如此類的邏輯漏洞還有一些,就不一一細說了。最後我想再聊一下結尾的煽情設計。
我覺得煽情不是一個貶義詞,有時候情緒到那裡了,是需要再點一把火。《誤殺2》前邊的情感線處理的不錯,感情也都到位了,主角的結局也很悲壯,適合煽情。但,煽情可以,幾句話就夠了,《誤殺2》直接弄了2篇小作文來煽情,聽完肖央給兒子和妻子寫的信後,我只有一個想法,好長。像極了你們寫作文,把故事寫完以後發現還有200字才到最低字數要求,於是開始抒情,開始強行拔高立意,於是,本來有的情緒也被煽沒了。
最後的最後,想說一些題外話。陳思誠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他很懂營銷,很懂造勢。他能把兩部毫不相干的電影變成一個系列,巧妙的借東風。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誤殺2》這個東風借的很成功,票房有可靠的保障。
但這終究是一種欺騙觀眾的行為,賺到了快錢,但消耗了自己的口碑和觀眾的忍耐度。我承認陳思誠作為導演,作為製片人,作為商人的成功。但在他成為一名精緻的利己主義商人之前,我希望他還能記得自己的藝術追求。
所以,所謂的誤殺系列,就到這裡吧。翻拍宇宙,也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