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式遙控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13 00:28:40 1
觸摸式遙控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觸摸式遙控器,該觸摸式遙控器包括設有若干功能分區並可定位人體觸摸具體功能分區的觸控板,與觸控板電連接的主電路板,鍋仔片,以及用於擠壓所述鍋仔片並使得人體觸摸所述功能分區得以確認的觸摸背板;其中,觸控板供人體觸摸的一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鍋子片與所述觸控板的背面貼合,所述觸摸背板與所述觸控板相對設置並置於所述觸控板的背面,所述觸控板與所述觸摸背板共同夾持所述鍋子片。本實用新型採用一個鍋仔片即可實現遙控器觸控板上所有的功能確認執行,有效地節省了產品的物料成本。
【專利說明】觸摸式遙控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觸摸式遙控器。
【背景技術】
[0002]在具有觸摸板結構的遙控器中,為了實現即定的功能,在遙控器觸摸板上設置相應的功能鍵。傳統的遙控器觸摸板包括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功能鍵及一個確認鍵。若通過遙控器實現方向控制性的操作,首先要按壓任意一個方向鍵,然後再點擊確認鍵,即完成操作。其中,這五個功能鍵下均對應設置有一鍋仔片。因此,傳統的遙控器要實現上下左右方向移動並確認總共需要五個鍋仔片,從而導致產品的物料成本高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摸式遙控器,旨在減少觸摸式遙控器中的鍋仔片的數量,進而有效地降低產品的物料成本。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摸式遙控器,所述觸摸式遙控器包括設有若干功能分區並可定位人體觸摸具體所述功能分區的觸控板,與觸控板電連接的主電路板,一鍋仔片,以及用於擠壓所述鍋仔片並使得人體觸摸所述功能分區得以確認的觸摸背板;其中,觸控板供人體觸摸的一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鍋仔片與所述觸控板的背面貼合,所述觸摸背板與所述觸控板相對設置並置於所述觸控板的背面,所述觸控板與所述觸摸背板共同夾持所述鍋仔片。
[0005]優選地,所述觸摸背板與所述觸控板相對的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觸摸背板的背面設置有用於使所述觸摸式遙控器和所述觸摸背板受擠壓後復原的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頂持所述觸摸背板的背面。
[0006]優選地,所述彈性元件為四個,分別設置在觸摸背板的背面,且分別頂持所述觸摸背板背面的四個角。
[0007]優選地,所述彈性元件為矽膠鍵。
[0008]優選地,所述觸摸背板上設置有與鍋仔片相配合的接觸件,所述接觸件擠壓所述鍋仔片使得人體觸摸所述觸控板的具體功能分區得以確認。
[0009]優選地,所述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用於保護所述觸控板的保護殼,所述保護殼罩於所述觸控板並與所述觸控板的正面貼合,所述保護殼兩側上設置有卡鉤,所述觸摸背板的兩側設有與卡鉤相配合的扣槽,所述卡鉤與扣槽配合使得所述觸控板與所述觸摸背板卡合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一呈中空邊框結構的面殼,所述保護殼收容於所述面殼內。
[0011]優選地,所述保護殼的側面設置有凸緣,所述面殼上設有與凸緣配合併用於限制所述保護殼按壓位置的限位結構。
[0012]優選地,所述觸控板通過軟排線與所述主電路板電連接,所述軟排線一端與所述觸控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主電路板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設有若干功能分區的觸控板、與觸控板電連接的主電路板、觸控背板,及位於觸控板與觸控背板之間的一個鍋仔片。人的手指在觸控板上任意一個功能分區按壓時,觸控板首先對人的手指觸摸具體的功能分區進行定位並將定位信息發送至主電路板。進一步地,鍋仔片受擠壓,使得上述定位到的功能分區得以確認。鍋仔片確認信號將發送至主電路板,主電路板根據確認信號控制執行相應的操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一個鍋仔片即能實現觸控板上任意一個功能分區的控制操作。相對於現有技術一個功能分區設置一個鍋仔片,本實用新型有效地節省了產品的物料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觸摸式遙控器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保護殼、觸控板、鍋仔片以及觸摸背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觸摸式遙控器的剖面示意圖。
[0017]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0018]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摸式遙控器。
[0020]參照圖1至3,圖1為本實用新型觸摸式遙控器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保護殼、觸控板、鍋仔片以及觸摸背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觸摸式遙控器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式遙控器,該觸摸式遙控器包括設有若干功能分區並可定位人體觸摸具體功能分區的觸控板1,與觸控板I電連接的主電路板2,一鍋仔片3,以及用於擠壓鍋仔片3並使得人體觸摸功能分區得以確認的觸摸背板4。其中,觸控板I供人體觸摸的一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鍋仔片與觸控板I的背面貼合,觸摸背板4與觸控板I相對設置並置於觸控板I的背面,觸控板I與觸摸背板4共同夾持鍋仔片。
[0021]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板I可設有若干個功能分區,如傳統遙控器所設置的上下左右幾個方位功能分區。當人的手指按壓觸控板I任意一個功能分區時,首先,觸控板I上被觸摸的功能分區由於人體電容疊加從而導致其電容相應增大。觸控板I將根據功能分區上相應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定位,確定人的手指所觸摸的具體功能分區。觸控板I將定位信息發送至主電路板2。手指進一步按壓觸控板I上的功能分區,觸控板I向觸摸背板4靠近並貼合。由於觸控板I與觸摸背板4夾持鍋仔片3。因此鍋仔片3將受到擠壓。本領域技術人員當知,鍋仔片3應用相當於開關,當鍋仔片3被按壓時,相應的電路將會導通。在本實施例中鍋仔片3凸起部的一面與觸摸背板4貼合,鍋仔片3的另一面緊貼於觸控板I背面的中間位置。鍋仔片3受到按壓後,被觸摸的觸控板I功能分區得以確認並由主電路板2控制執行相應的操作。即完成了觸摸式遙控器的功能操作。具體請參照圖3。應當說明的是,觸控板I與主電路板2電連接。電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如導線連接、軟排線連接等。
[0022]本實用新型設有若干功能分區的觸控板1、與觸控板I電連接的主電路板2、觸控背板,及位於觸控板I與觸控背板之間的一個鍋仔片3。人的手指在觸控板I上任意一個功能分區按壓時,觸控板I首先對人的手指觸摸具體的功能分區進行定位並將定位信息發送至主電路板2。進一步地,鍋仔片3受擠壓,使得上述定位到的功能分區得以確認。鍋仔片3確認信號將發送至主電路板2,主電路板2根據確認信號控制執行相應的操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一個鍋仔片3即能實現觸控板I上任意一個功能分區的控制操作。相對於現有技術中的遙控器一個功能分區設置一個鍋仔片3,本實用新型有效地節省了產品的物料成本。
[0023]進一步地,觸摸背板4與所述觸控板I相對的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觸摸背板4的背面設置有用於使所述觸控板I和所述觸摸背板4受擠壓後復原的彈性元件5,所述彈性元件5頂持所述觸摸背板4的背面。
[0024]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得點擊按壓觸控板上的功能分區後能迅速復原,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彈性元件5。該彈性元件5置於觸摸背板4的背面。當點擊觸控板I時,彈性元件5將受到擠壓並產生形變。當擠壓力解除後,彈性元件5恢復原狀並產生一彈力,彈力推動觸摸背板4運動,致使觸控板I與觸摸背板4迅速復原,以待下一次的操作。應當說明的是,該彈性元件5可以是彈簧、扭簧、金屬彈片或矽膠等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的物體。
[0025]進一步地,彈性元件5為四個,分別設置在觸摸背板4的背面,且分別頂持觸摸背板4背面的四個角。
[0026]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5設置為四個,且四個彈性元件5分別設置於觸摸背板4背面的四個角。四個彈性元件5頂持觸摸背板4的四個角,使得按壓觸控板I的任意一個部位,觸控板I與觸摸背板4均能迅速復原。
[0027]進一步地,上述彈性元件5優選設置為矽膠鍵。為了使得矽膠鍵更好地定位於觸摸背板4的背面,觸摸背板4背面的四個角設有與矽膠鍵適配的孔。安裝時,矽膠鍵插入觸摸背板4的孔中,進而鎖定矽膠鍵的位置,從而使得觸摸式遙控器的整體結構更加穩定。
[0028]進一步地,觸摸背板4上設置有與鍋仔片3相配合的接觸件41,接觸件41擠壓鍋仔片3使得人體觸摸觸控板I的具體功能分區得以確認。
[0029]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得人按壓觸控板I時,能準確實現相應的功能。觸摸背板4上設置了與鍋仔片3配合的接觸件41。點擊觸控板I時,該接觸件41的端部將擠壓鍋仔片3的凸起部,進而使得鍋仔片3擠壓並導通觸控板I的電路,從而使得對應的功能分區得以確認。應當說明的是,接觸件41可以設置為圓柱體、球體或圓臺等形狀。
[0030]進一步地,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用於保護觸控板I的保護殼6,保護殼6罩於觸控板I並與觸控板I的正面貼合,保護殼6兩側上設置有卡鉤61,觸摸背板4的兩側設有與卡鉤61相配合的扣槽42,卡鉤61與扣槽42配合使得觸控板I與觸摸背板4卡合連接。
[0031 ] 在本實施例中,保護殼6用於保護觸控板I免受機械危害。一般地,保護殼6的材料為塑膠料。該保護殼6罩於觸控板I並與觸控板I的正面貼合。保護殼6上的卡鉤61與觸摸背板4的扣槽42卡合連接,使得保護殼6、觸控板I以及觸摸背板4形成夾心結構。該卡合連接的結構使得觸摸式遙控器的結構更加穩定。
[0032]進一步地,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一呈中空邊框結構的面殼7,保護殼6收容於面殼7內。保護殼6的側面設置有凸緣62,面殼7上設有與凸緣62配合併用於限制保護殼6按壓位置的限位結構(圖中未標示)。
[0033]在本實施例中,保護殼6的側面設置有凸緣62,優選地,凸緣62設置在保護殼6四個角的位置。面殼7設置呈一中空的邊框結構,且面殼7邊框內設置有與凸緣62配合的限位結構。該限位結構可設置為與凸緣62匹配的凹槽或凸塊。當操作觸摸式遙控器時,觸控板I受到力的擠壓並發生運動,保護殼6同樣受到力發生運動。凸緣62將擠壓至限位結構的位置。限位結構將限制保護殼6與觸控板I的按壓極限。保護殼6以凸緣62為支點,受擠壓部分產生形變,觸控板I背面的鍋仔片3將觸摸背板4擠壓,從而導通相應的電路並使得對應的功能分區得以確認。另外,觸摸式遙控器還包括一與面殼7匹配的後蓋(圖中未標示)。安裝時,將保護殼6、背面緊貼有鍋仔片3的觸控板1、觸摸背板4、彈性元件5以及主電路板板4依次從面殼7的底面裝入框內,然後將後蓋與面殼7卡合連接,即完成了觸摸式遙控器的安裝。
[0034]進一步地,觸控板I通過軟排線8與主電路板4電連接。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設有若干功能分區並可定位人體觸摸具體所述功能分區的觸控板,與觸控板電連接的主電路板,一鍋仔片,以及用於擠壓所述鍋仔片並使得人體觸摸所述功能分區得以確認的觸摸背板; 其中,觸控板供人體觸摸的一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鍋仔片與所述觸控板的背面貼合,所述觸摸背板與所述觸控板相對設置並置於所述觸控板的背面,所述觸控板與所述觸摸背板共同夾持所述鍋仔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摸背板與所述觸控板相對的面為正面,另一面為背面,所述觸摸背板的背面設置有用於使所述觸摸式遙控器和所述觸摸背板受擠壓後復原的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頂持所述觸摸背板的背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元件為四個,分別設置在觸摸背板的背面,且分別頂持所述觸摸背板背面的四個角。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元件為矽膠鍵。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摸背板上設置有與鍋仔片相配合的接觸件,所述接觸件擠壓所述鍋仔片使得人體觸摸所述觸控板的具體功能分區得以確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保護所述觸控板的保護殼,所述保護殼罩於所述觸控板並與所述觸控板的正面貼合,所述保護殼兩側上設置有卡鉤,所述觸摸背板的兩側設有與卡鉤相配合的扣槽,所述卡鉤與扣槽配合使得所述觸控板與所述觸摸背板卡合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呈中空邊框結構的面殼,所述保護殼收容於所述面殼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護殼的側面設置有凸緣,所述面殼上設有與凸緣配合併用於限制所述保護殼按壓位置的限位結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摸式遙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控板通過軟排線與所述主電路板電連接,所述軟排線一端與所述觸控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主電路板連接。
【文檔編號】G08C17/00GK203596093SQ20132057155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3日
【發明者】苗利恆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