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飾吊扇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5:26:45
專利名稱:一種裝飾吊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吊扇,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裝飾效果的吊扇。
背景技術:
裝飾吊扇是由扇葉、扇頭、吊杆、上盅組成,其中扇頭又包括外罩、電機,電機設置在外罩中。吊扇外露的零件比如上盅、外罩、葉架、開關盒等,在現有技術中有的用塑料模具做成,有的用鋅、鋁、銅壓鑄模具做成,有的用鈑金衝壓拉伸模具做成,有的用樹脂模具做成。其中,又以鈑金衝壓拉伸模具技術門檻低、生產設備便宜而得以廣泛使用;另外,樹脂模具也因模具製作成本低廉簡易,造型豐富而得到行業的青睞。
但是,鈑金衝壓拉伸模具必須考慮模具運動方向、拔模斜度和材料延展特性,造型局限性較大;另外,衝壓工廠在模具運作一段時間後必然會因為模具的老化而無法生產,造成大量的浪費。而樹脂模具造型由於樹脂材料的縮水特性造成尺寸的穩定性差,結構裝配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裝飾吊扇採用樹脂件成型零件尺寸穩定性差和採用金屬件造型局限性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外形可以任意造型和結構穩定性好的裝飾吊扇。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下列技術方案
一種裝飾吊扇,包括扇葉、扇頭、吊杆、上盅,其中扇頭又包括外罩、電機,電機設置在外罩中;扇葉由葉架固定;其特徵在於外露五金件的裡層由金屬薄板構成主體;外露五金件的外露表面包覆有一層樹脂層;如上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所述外露五金件是上盅;如上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所述外露五金件是外罩,外罩由上、下外殼組成;所述外露五金件還可以是開關盒或葉架。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1、外露五金件外表面的樹脂層有利於變化多種多樣的造型,外觀形狀不受局限,從而滿足不同的審美要求,美化和豐富人們的生活;2、因為有金屬薄板的支撐,零件的裝配部位不會因為樹脂的縮水特性而變形,保持裝配位的正確,裝配結果穩定;3、金屬薄板外包有樹脂層,結構簡單又容易製造;4、因為樹脂層包在金屬薄板外表面,金屬薄板可以充分利用廢舊模具或不良品,節省成本增加利潤;5、樹脂層包在金屬薄板外表面,減緩金屬薄板的氧化、鏽蝕,延長了吊扇的使用壽命;6、金屬薄板作為主體不變化,只是樹脂層變化,更有利於開發新產品,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
圖1是裝飾吊扇的爆炸圖;圖2是上盅的剖視圖3是外罩的剖視圖;圖4是裝飾吊扇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裝飾吊扇是由扇葉1、扇頭2、吊杆3、上盅4組成,其中扇頭2又包括外罩20、電機23,電機設置在外罩20中;扇葉1由葉架5支撐固定。
所有外露五金件的裡層由金屬薄板6構成主體,起骨架作用;外露五金件的外露部分、金屬薄板的外露表面包覆有一層樹脂層7,樹脂層可以有豐富的造型,起裝飾作用。
所述的外露五金件可以是上盅4(見圖2),可以是由上、下外殼21、22組成的外罩20(見圖3),也可以是開關盒8(剖視圖未示出),還可以是葉架5等(剖視圖未示出)。
製作過程為利用廢舊模具製造鈑金件(即金屬薄板)主體結構,或利用生產中鈑金件不良品製作產品主體結構;同時雕刻並製作矽膠模,再將鈑金件放置矽膠模中,然後在矽膠模內腔和鈑金件外表面之間澆注樹脂,樹脂固化後剝掉矽膠模,完整的零件就是豐富造型的樹脂包著金屬薄板。
樹脂模具流程簡單,可以用雕刻泥雕刻出任意造型,以雕刻成型泥製件為模芯澆注矽膠模,成型後從矽膠模中取出雕刻泥,再以矽膠模為型腔澆注樹脂成型,其中雕刻泥可以重複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裝飾吊扇,包括扇葉(1)、扇頭(2)、吊杆(3)、上盅(4),其中扇頭(2)又包括外罩(20)、電機(23),電機設置在外罩中;扇葉(1)由葉架(5)固定;其特徵在於外露五金件的裡層由金屬薄板(6)構成主體;外露五金件的外露表面包覆有一層樹脂層(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露五金件是上盅(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露五金件是外罩(20),外罩由上、下外殼(21)、(22)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露五金件是開關盒(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飾吊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露五金件是葉架(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飾吊扇,包括扇葉、扇頭、吊杆、上盅,其中扇頭又包括外罩、電機,電機設置在外罩中;扇葉由葉架固定;它的技術要點在於外露五金件的裡層由金屬薄板構成主體;外露五金件的外露表面包覆有一層樹脂層;所述外露五金件可以是上盅或外罩,還可以是開關盒或葉架。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裝飾吊扇採用樹脂件成型零件尺寸穩定性差和採用金屬件造型局限性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外形可以任意造型和結構穩定性好的裝飾吊扇。
文檔編號F04D25/08GK2900875SQ20062005704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31日
發明者謝能創 申請人:新盛世機電製品(中山)有限公司